【观点】进口猪肉简直就是打劫!
本周3月27日至4月3日,全国瘦肉型猪平均价仍保持在19.5-20元/公斤的高位运行,并未继续强劲上涨创新高,也并未大幅下跌。本周行业内最引人注目的并不是猪价的波动,而是一周之内公共媒体对双汇的两次报道:3月30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的《美国生猪价格不及中国一半、双汇大量进口狠赚一》,以及4月2日《证券时报》报道的《双汇总裁:猪价将很快下降、降一半才合理》。其中第二篇报道在行业内一出现,便激起了全国养猪人的愤怒、引爆了整个猪产业链,声讨之声四起。
其实,这一幕早在2013年5月29日双汇完成对史密斯菲尔德的收购时就已经可以预见了。双汇之所以71亿美元收购年屠宰量3000万头左右的史密斯菲尔德,就是看好并准备将其顺利引入年消费量5000万吨左右的全球第一大猪肉消费市场——中国!
但人算不如天算,2013年中国生猪市场虽然出现了近半年的亏损,但并未出现淘汰过剩产能,导致2014年生猪产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国内猪价最低跌至4.9元/斤,而美国养猪业却因为爆发PED导致猪价大涨至折合人民币近7元/斤左右。这罕见的“中美猪价倒挂”导致其如意算盘并未得逞。但2015年3月份后中国生猪市场开启新一轮猪周期,终于让其等到了机会,正如报道中所称:“经历了多个“猪周期”的游牧也早有应对方法,双汇去年进口猪肉的总量比前年骤然提升近80%,也因此得以保持平稳的盈利增长。”
在2015年10月中下旬时,我曾在第42周的周报中分析到:“在这暴跌的一周中还有一个被高度关注的原因是进口猪肉。在8月下旬河南郑州和漯河顺利成为猪肉进口的两个内陆口岸,而且两者吞吐量均为40万吨级……生猪养殖量大、规模化程度高也成功带动起来了河南本地的生猪屠宰和食品加工企业,走出了像双汇、众品这样的企业。
但和低于国产猪肉近50%的进口猪肉相比,若能顺利获得进口猪肉,企业逐利的本性会让其毫不犹豫的选择进口猪肉,采购、屠宰国产生猪的量必将受到影响。正如20年前的大豆一样,靠国产大豆养大的民族油脂压榨企业,最终在利益面前毫不犹豫的抛弃了养大他们的国产大豆农……但责怪生猪屠宰企业毫无意义,因为逐利本就是企业的本性,任何行业都有这样的企业……在一个缺乏信仰、信用体系、监督机制不健全的社会,这种现象无法避免!屠宰企业选择进口猪肉还是国产猪的这一转变,会通过对价格的影响传递到上游的养猪生产结构,甚至饲料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