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2月之后,猪价在中上旬出现一波反弹之后便再次转入下探,就不同省份来说,下探幅度达到2-3元。除了四川、广东、福建、浙江这些严重缺猪的省份,其他地区多以下调为主。就下调原因来说,一方面来自于12月集中抛售,另一方面则来自于经济走势疲软下及疫情对猪肉消费的削弱。但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便是当地生猪屠宰的能力。特别是当下,生猪禁调,当地屠宰厂产能如何决定了生猪市场的走向。
很明显,屠宰产能集中的山东猪价一直表现较好,12月以来一直保持在13元左右,而屠宰规模相对分散、产能较低的河南情况担忧,目前在10-11元左右。而同样处于华中的湖北,当地屠宰情况要劣于河南,目前猪价要低于河南。并且在12月的下探中,湖北下探的程度要比河南更甚,湖北下跌达到15%,河南下跌10%。
据数据显示,2018年12月将是近三年出栏最高的一个月,个别省份甚至达到历史最高,甚至高于2014年年同期。大量猪场在12月份集中抛售,据了解河南屠宰厂收猪体重有下降至80-90公斤的情况。再加上随着疫情公布的次数减少,大多数疫区省份逐步解封,白条调运越来越畅通,屠宰厂开工率陡然上升。
对于山东、河南、辽宁这些类似的地区来说,屠宰厂订单大增,且当地生猪供应充足,使得屠宰厂当下进入暴利的阶段。就利润来说,可以进行省外调运的屠宰厂利润较高,一头生猪屠宰净利利润达到150-180元左右。而小型屠宰厂利润减少,但仍旧在100元以上。据了解,目前除个别严重缺猪的省份,大多数地区屠宰厂目前处于超负荷生产,东三省、河南等地区屠宰厂目前都在大量招聘临时工进行屠宰。
尽管如此,屠宰产能集中的省份还是相对好一些。目前农业部、公安部等多个部门联合开始对中小屠宰厂进行清理,是的生猪屠宰更规范,但也加剧了部分地区生猪屠宰不足的矛盾。
我们说,之前生猪供应充足的时候屠宰厂占据话语权,反之则是猪场。而如今,在疫情影响下,对于大部分地区来说都是屠宰厂占绝对绝对主导。而这背后体现的是产销的不匹配,但也体现了生猪产业链条的风险、利润分配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