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疯狂,真是太疯狂了!近期,生猪市场,受“缺猪”以及二育入场支撑,猪价“涨猛了”,价格重心显著上移,南北地区,猪价重心携手走高,尤其是,北方地区,多地猪价涨破18元/公斤,市场迎来久违大涨的表现!
图片
图片
据数据分析,2024年5月30日,全国外三元瘦肉型生猪价格出栏均价在17.5元/公斤,相比昨日上涨0.2元,本月,猪价累计上涨2.76元,其中,生猪出栏均价与湖北地区水平一致,在样本监测的28个地区,传统产销市场,黑龙江报价涨至17.8元,吉林报价在17.7元,河北报价在17.85元,四川报价在17元,山东报价在18.15元,江苏报价在18元,河南报价在17.7元,两广地区,猪价涨至17.3~17.95元/公斤!
最高报价9块6,屠企和二育抢猪源
近期,猪价持续上涨,全国猪价全面涨破16元/公斤,有19省上涨到17元/公斤以上。
从区域来看,今日猪价可谓南北齐涨,其中华东、华中涨势最猛,如安徽、江苏、河南、湖南等省的涨幅在0.6~0.8元/公斤,其他地区涨幅也在0.2元~0.5元/公斤之间。
从当前价格来看,东北、华北、华东等11个省份已全面破9,据网友报价,山东青岛等局部地区二百八十斤以上大肥报价9.5~9.6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目前南北方猪价价差在1元/公斤以上,南方地区目前主流价格均在16.5~17.5元/公斤之间。
从集团猪场生猪成交价来看,东北、华北、华南、华中、西北、华东、西南地区集团猪场成交价呈现上涨,华东、华中地区龙头集团110-125公斤生猪价格上涨0.55-0.6元/公斤,125-140公斤生猪价格上涨0.45-0.6元/公斤,龙头集团猪价呈现上涨态势,猪价上涨现象表现明显。
综合来看,受猪价上涨影响,当下市场情绪已全面恢复,市场二育补栏标猪情绪依然较浓,再次出现屠企和二育争抢猪源的局面,也就进一步带动市场挺价心态。
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滑
同壁财经指出,这一波猪价的上涨,并非偶然,其背后有着坚实的供需基础。从供给端来看,能繁母猪的存栏量一直被视为生猪供应的“风向标”。而目前,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生猪供应量难以大幅增加。
可以看到,自2023年初起,能繁母猪的存栏数量开始呈现下滑态势,这标志着生猪产能正在经历一轮调整。据最新统计,2024年4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3986万头,环比下降0.1%,同比下降6.9%,处于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
生猪产能的下降,造成阶段性生猪供应“反转”,市场缺猪现象较为凸显,这是生猪价格上涨的底层逻辑,而这一逻辑也将持续保持。
从目前需求端来看,随着夏季的到来,猪肉消费逐渐进入旺季。居民收入的改善和餐饮业的回暖,将为猪肉消费的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尤其是在传统节日如端午、中秋、国庆等时期,猪肉消费量有望迎来显著增长,也将为生猪价格的上涨提供强大的动力。
市场缺猪现象较为凸显?猪价还能涨多久?
养殖端,养殖利润数据均回正,外购仔猪养殖利润为204.15元/头,周环比上升71.98元/头;自繁自养利润达58.21元/头,周环比上升73.42元/头,时隔8个月再度回正。
华创证券指出,近期在大猪库存逐步出清、需求仍旧疲软的背景下,猪价仍有较强势的表现。由于行业对于下半年价格看涨情绪浓厚,当前猪价处于向下有二育托底,向上有后续供应减量拉动的局面,整体价格易涨难跌,前期的产能去化或开始兑现效果,价格有望逐步上行。
国泰君安期货认为,根据能繁母猪变化推演,未来半年内供应总量逐步下降,供应压力同比整体较小,驱动市场集中调整出栏节奏。从需求角度来看,当前仍为季节性消费淡季,鲜肉需求呈现逐步恢复趋势,需求弹性依然较差。
华泰证券研报显示,截至5月24日生猪均价约16.75元/公斤、上周全国生猪均价周环比上涨5.87%,已涨至行业盈利区间。五一节后虽然压栏/二育热情再起,但考虑到肥标价差已出现倒挂、生猪期货07合约报价已低于当前生猪现货价等或压制二育群体的增值收益预期,同时天气转热增重效率或下降,当前二育实际入场比例或不高,对猪价上涨的支撑或相对有限。
国信期货分析,5月生猪现货市场震荡上涨,下半月涨势明显加速,全国均价一举突破16元的心理关口,生猪供应减量及二育推动是猪价上涨的关键,根据能繁母猪及仔猪出数据来看,二季度末及三季度是国内肉猪理论出栏量缩减的关键兑现期,预计后期供应压力将有减轻,现货整体有一定上行概率,但同时需要关注行业在看涨预期下的压栏及二育行为对行情波动节奏的影响。
图片
图片
据数据分析,2024年5月30日,全国外三元瘦肉型生猪价格出栏均价在17.5元/公斤,相比昨日上涨0.2元,本月,猪价累计上涨2.76元,其中,生猪出栏均价与湖北地区水平一致,在样本监测的28个地区,传统产销市场,黑龙江报价涨至17.8元,吉林报价在17.7元,河北报价在17.85元,四川报价在17元,山东报价在18.15元,江苏报价在18元,河南报价在17.7元,两广地区,猪价涨至17.3~17.95元/公斤!
最高报价9块6,屠企和二育抢猪源
近期,猪价持续上涨,全国猪价全面涨破16元/公斤,有19省上涨到17元/公斤以上。
从区域来看,今日猪价可谓南北齐涨,其中华东、华中涨势最猛,如安徽、江苏、河南、湖南等省的涨幅在0.6~0.8元/公斤,其他地区涨幅也在0.2元~0.5元/公斤之间。
从当前价格来看,东北、华北、华东等11个省份已全面破9,据网友报价,山东青岛等局部地区二百八十斤以上大肥报价9.5~9.6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目前南北方猪价价差在1元/公斤以上,南方地区目前主流价格均在16.5~17.5元/公斤之间。
从集团猪场生猪成交价来看,东北、华北、华南、华中、西北、华东、西南地区集团猪场成交价呈现上涨,华东、华中地区龙头集团110-125公斤生猪价格上涨0.55-0.6元/公斤,125-140公斤生猪价格上涨0.45-0.6元/公斤,龙头集团猪价呈现上涨态势,猪价上涨现象表现明显。
综合来看,受猪价上涨影响,当下市场情绪已全面恢复,市场二育补栏标猪情绪依然较浓,再次出现屠企和二育争抢猪源的局面,也就进一步带动市场挺价心态。
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滑
同壁财经指出,这一波猪价的上涨,并非偶然,其背后有着坚实的供需基础。从供给端来看,能繁母猪的存栏量一直被视为生猪供应的“风向标”。而目前,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这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生猪供应量难以大幅增加。
可以看到,自2023年初起,能繁母猪的存栏数量开始呈现下滑态势,这标志着生猪产能正在经历一轮调整。据最新统计,2024年4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3986万头,环比下降0.1%,同比下降6.9%,处于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
生猪产能的下降,造成阶段性生猪供应“反转”,市场缺猪现象较为凸显,这是生猪价格上涨的底层逻辑,而这一逻辑也将持续保持。
从目前需求端来看,随着夏季的到来,猪肉消费逐渐进入旺季。居民收入的改善和餐饮业的回暖,将为猪肉消费的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尤其是在传统节日如端午、中秋、国庆等时期,猪肉消费量有望迎来显著增长,也将为生猪价格的上涨提供强大的动力。
市场缺猪现象较为凸显?猪价还能涨多久?
养殖端,养殖利润数据均回正,外购仔猪养殖利润为204.15元/头,周环比上升71.98元/头;自繁自养利润达58.21元/头,周环比上升73.42元/头,时隔8个月再度回正。
华创证券指出,近期在大猪库存逐步出清、需求仍旧疲软的背景下,猪价仍有较强势的表现。由于行业对于下半年价格看涨情绪浓厚,当前猪价处于向下有二育托底,向上有后续供应减量拉动的局面,整体价格易涨难跌,前期的产能去化或开始兑现效果,价格有望逐步上行。
国泰君安期货认为,根据能繁母猪变化推演,未来半年内供应总量逐步下降,供应压力同比整体较小,驱动市场集中调整出栏节奏。从需求角度来看,当前仍为季节性消费淡季,鲜肉需求呈现逐步恢复趋势,需求弹性依然较差。
华泰证券研报显示,截至5月24日生猪均价约16.75元/公斤、上周全国生猪均价周环比上涨5.87%,已涨至行业盈利区间。五一节后虽然压栏/二育热情再起,但考虑到肥标价差已出现倒挂、生猪期货07合约报价已低于当前生猪现货价等或压制二育群体的增值收益预期,同时天气转热增重效率或下降,当前二育实际入场比例或不高,对猪价上涨的支撑或相对有限。
国信期货分析,5月生猪现货市场震荡上涨,下半月涨势明显加速,全国均价一举突破16元的心理关口,生猪供应减量及二育推动是猪价上涨的关键,根据能繁母猪及仔猪出数据来看,二季度末及三季度是国内肉猪理论出栏量缩减的关键兑现期,预计后期供应压力将有减轻,现货整体有一定上行概率,但同时需要关注行业在看涨预期下的压栏及二育行为对行情波动节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