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农业农村部监测,全国生猪价格从今年1月第一周16.57元/公斤窄幅波动上涨,1月最后一周达到阶段高点16.69元/公斤后转入下行通道。5月第二周价格开始低于上年同期,同比跌幅快速扩大。6月第二周跌至14.58元/公斤,之后在端午备货以及供给减少推动下连续4周反弹,7月第二周回升至15.09元/公斤,但仍低于去年同期,同比下跌18.5%。自7月第三周起猪价再度连续下跌,至8月第二周已跌至14.35元/公斤,同比下跌31.4%。
猪肉价格则从1月第一周的27.75元/公斤震荡上行至1月最后一周的28.30元/公斤,随后进入下跌阶段。5月底开始低于去年同期,同比跌幅逐步扩大,但总体小于生猪价格跌幅。6月末猪肉价格跌至25.2元/公斤,同比下跌11.8%。7月初小幅反弹至25.46元/公斤后再次连续回落,8月第三周降至24.93元/公斤,同比下跌22%。
受年初养殖户对下半年市场预期向好影响,1月至4月仔猪价格连续上涨,从32.77元/公斤涨至39.57元/公斤,累计涨幅达20.8%,但同比涨幅逐步收窄。5月起,因新生仔猪数量增加、健仔供应充足,加上部分自繁自养户在负向预期下出售仔猪,仔猪价格自5月初起连续14周回落,5月底开始低于去年同期,同比跌幅持续扩大。8月第三周已跌至33.25元/公斤,同比下跌25.4%。尽管仔猪价格前期有所波动,但8月初种猪场出售7公斤仔猪盈利仍维持在120元左右,带动2025年能繁母猪存栏保持增长态势。
7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减少1万头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7月,全国规模猪场母猪淘汰数量环比+2.1%、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减少1万头至4042万头,且这是基于7月自繁自养生猪养殖仍盈利100元/头的背景下实现的去化;养殖龙头牧原股份Q2末能繁母猪存栏也已连续2个季度调减至343.1万头,并计划持续有序调减能繁母猪存栏规模,公司预计年底降至330万头左右,短期内不考虑新增母猪。同时,涌益监测全国生猪出栏体重也从5月中旬接近129kg逐步下调至127kg左右,牧原出栏体重亦持续下调,公司预计8月底将降至120kg。
华泰证券分析认为,7月能繁母猪存栏环比转负、全国生猪出栏体重的下移均显示6~7月农业农村部、发改委、中央财经委等有关部门对生猪行业“反内卷”的引导或已初见成果。短期降重或缓解秋冬旺季供应压力、年内猪价或平稳运行,能繁母猪存栏引导调减或抬高中长期猪价中枢、提升生猪养殖行业整体盈利能力,生猪养殖行业或逐步进入高质量竞争阶段。
养殖成本下降,生猪养殖连续15个月保持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猪价连续下跌,受养殖成本下降影响,截至7月,生猪养殖已从去年5月起连续15个月保持盈利,不过利润空间自2024年四季度起逐步收窄。行业监测数据显示,1月至7月生猪养殖头均盈利约110元,7月已降至100元以下。预计8月行业仍保持盈利,但利润将继续收缩。
对于后期猪价走势,朱增勇表示要从供需两方面分析。供应方面,今年三季度至明年年初,国内生猪供给预计继续增长,商品猪供应充裕,同时出栏活重低于上年同期,有助于猪肉产量增幅趋缓。需求方面,自9月起猪肉消费需求将有效提振,11月底南方地区还将进入腌腊消费旺季。
政策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将于8月底开展新一轮冻猪肉收储,有望在短期内提振市场信心。进口方面,预计我国猪肉进口将以企稳为主,2025年全年进口量可能持平或略降。
“后期猪价将呈季节性小幅上涨、窄幅波动特征。生猪养殖仍有望保持盈利。”朱增勇建议,养殖户应顺时顺势出栏肥猪,加强养殖成本管控和疫病风险管理。鉴于2025年能繁母猪存栏处于高位,养殖户应合理调减产能,及时淘汰落后产能母猪,适度降低出栏体重,防范明年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
农业农村部:预计后期猪肉价格逐步企稳
农业农村部表示:从生产端看,2024年4月至11月能繁母猪存栏量震荡增加,向后推算10个月看,今年三季度生猪出栏量将高于上年同期,短期生猪供应充足。一些规模养殖场对未来生猪市场的预期回归合理,开始减少能繁母猪和大体重生猪存栏量,散养户也减少了仔猪购买和存栏量,预计未来生猪大规模集中出栏的风险将有所缓解。从消费端看,短期内高温持续,叠加部分地区降雨天气,不利于猪肉运输和消费。从贸易端看,国内外价差收窄,猪肉月度进口量预计呈下行走势。总体看,短期内猪肉供应充足、消费偏弱,随着生猪产能不断优化调整,加之猪肉消费进入旺季,生猪及猪肉价格有望企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