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伟东说,新欣公司目前还没有出现亏损,这主要得益于成本控制和饲养管理技术。“一方面,我们养的猪质量比较好,出厂价高一点;另一方面,饲料都是自己加工的,成本相对低一点。但即便这样,目前也只是处于勉强保本的状态。”
而对一些中小规模的养殖户来说,日子就难过了。余杭区瓶窑镇铭欣养殖场场长费优铭称:“现在每养一头猪,就要亏150元。”
为了减少饲料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新欣公司准备用小麦替代玉米来加工饲料。但对这一计划的效果,孔伟东也没什么把握。“主要是豆粕没法替代,另外,如果大家都想到用小麦替代玉米,小麦的价格也会涨上去。”
事实上,除了豆粕、玉米之外,饲料的原料麦麸、鱼粉价格从5月中旬开始也在大涨,5月初麦皮价格还只有1870元/吨,目前的价格已经达到了2200元/吨。
养殖户准备“过冬”
美国农业部公布的作物生长报告显示,截至7月15日当周,美国玉米生长优良率为31%,去年同期为66%;美国大豆生长优良率34%,是连续第六周出现作物生长情况恶化。更为严重的是,严重的干旱天气仍在持续和扩散,美国本土目前已有61%的地区遭遇干旱灾害。更为不利的是,南美产区出现了一次严重干旱,导致南美大豆出现1700万吨的减产。
浙商期货农产品首席分析师徐文杰认为,当前农产品市场行情已近疯狂,豆类、玉米价格已逼近历史高点,跟风炒作的风险已经很大了。他预计,短期内会有回调。不过回调的幅度有限,农产品价格仍将会高位运行。因为减产预期、库存紧张及农户惜售等因素都为农产品提供了强劲支撑。
“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为80%,而玉米对外依存度为3.4%,大豆价格的国际关联度远远高于玉米,所以当前市场炒作聚焦在豆粕上。豆粕高烧难退,不排除其他农产品跟风上涨的可能。对这点,饲料加工业、养殖业要及早应对。”他说。
浦琴华称,他现在关心美国的天气远比关心本地的天气上心。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企业原料采购的时机和成本。
同样的,孔伟东也在关心大洋彼岸的天气状况。不过,他说他已经做好了“过冬的准备”。“如果市场行情继续恶化,不排除缩小养殖规模的可能。”
“除了饲料成本,人工、环保成本都在涨,对养殖户来说,这个冬天可能会比较长。”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