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猪价的小幅下滑来看,有关专家分析料价的上涨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首先,国家临储政策的实施,对于玉米价格提供了支撑和上涨动力,同时农民手中余粮不多,玉米深加工企业为增加库存不断提高玉米价格。此外今年受转基因事件影响,我国进口玉米数量减少。以及进入夏季以来,东北、华北等玉米主产区发生严重干旱,不少地方的夏茬玉米几乎绝收,更增强了未来玉米的减产预期。当然,也有行业内专家表示可以用小麦代替玉米。然而无论如何,短时期内行业的发展还都处于缓慢停滞的状态。
有业内人士表示,供需失衡是导致今年猪周期波动的最主要的原因,由于我国生猪养殖散户占较大部分,散养户缺乏准确的市场信息和预测能力,只能随生猪价格的涨跌,或盲目扩张生产或恐慌性大量退出生产,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更容易加剧“猪周期”的波动幅度猪周期“没有办法完全打破和消失,只能通过稳定的生猪供应平抑周期性表现。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想要回归健康的猪周期需要加快淘汰过剩产能的步伐、加快规模化养殖的进程。
对于处于产业链下游的养猪人来说,在这场猪周期的震荡中受到的损失最大。在困境中如何谋求出路,最重要的还是在自身上寻找出路,或是抱团取暖,或是另辟蹊径,不要在市场的风暴中坐以待毙。经历过黑暗才有黎明,虽然目前的猪价正如古诗中所言,”东边日出西边雨“,但是谁又能预言这样的景况究竟会持续多久,对于养猪行业来说,这样的市场危机与转机并存,道是无晴却有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