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群体需要重新定义
因为若干年前,政府部门把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猪场定义为规模化猪场,这么多年以来,业内对规模化、小散、家庭农场的定义一直模糊,笔者根据业内普遍认识,重新定义不同的养猪群体如下:
1、小散户:年出栏生猪在1000头以下的专业育肥户和存栏母猪在50头以下的自繁自养猪场,他们的特点是主要依靠家庭劳动力,不雇佣工人,养猪不是他们的唯一收入来源,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猪场各方面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他们的优势是土地、设备成本和人力成本可以忽略不计。
2、家庭农场:年出栏生猪在1000头以上或者存栏母猪在50头--200头之间的猪场,他们的特点是养猪时间较长,以养猪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夫妻档或雇佣1个技术员,他们享受不到国家补贴,扩张资金主要来自养猪利润,他们会根据利润情况来决定扩张速度。他们的优势是精细化管理和人力成本低。
3、规模化猪场:存栏母猪在200头以上的猪场,这类猪场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分工相对明细,猪场固定投资大,标准化和自动化水平较高,能够享受到一定的国家补贴。
4、产业链集团:存栏母猪在1万头以上或者年出栏生猪在10万头以上的种猪企业和养猪一体化企业,他们的特点是公司同时辐射种猪、饲料、养猪、屠宰等多个环节,他们的种猪和饲料一般是内部供给,并且有自己的猪肉品牌。他们的优势是规模化集体采购成本低,可以获取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利润,能够享受到较大金额的政府补贴。
未来养猪业,这几种生产模式会混合存在,各具竞争优势。在2014年,不同规模的猪场都在缩减规模,淘汰低产母猪,但是完全退出养猪业的主要以农村年出栏100头以下的零星散户和限养政策逼退的养猪场为主,他们的退出是一去不复返。专业育肥户的退出是短暂的,有养猪技术实力的专业育肥户在今年春季又重新回来。从区域来看,南方退出比例较大, 一方面因为去年玉米价格居高不下,南北方养猪成本差异大,另一方面是因为南方的环保压力更大一些。
我们探讨了这么多,目的是为了验证一个观点。当前能繁母猪在4000万头,不能满足市场消费需求,缺口在500万头左右,这是支撑当前猪价快速上涨的有利因素。并且,养猪业的退出者不容易返回,养猪业的进入门槛不断提高,即使猪价持续走高,母猪存栏量不会快速恢复,2015年猪市上涨空间很大,7~9月份猪价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