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并不是“高价猪”来了,那为什么消费者感觉猪价高了呢?原因很简单,肉价涨得太快了。
从6月中旬到7月初,全省生猪平均价格从14.8元/公斤一路涨到17.5元/公斤,半个月之内的涨幅达到18.2%,较去年同期价格增长42.2%。
为何涨得这样快?省畜牧兽医局畜牧(产业)处处长刘怀野认为,是由于此前猪价低迷的时间太长了,才出现这么“急”的补偿性上涨。
2013年12月,全省生猪平均价格出现下降苗头。 2014年1月,我省各地猪价快速下降,跌至12.85元/公斤,此时的猪粮比也由2013年12月的6.9∶1急速降至5.8∶1,由此开启了长达17个月的生猪低价“马拉松”。
普通养殖户承受着17个月的亏损“长线”,出栏一头育肥猪平均亏损150元,最惨有亏300元的。
相比普通养殖户,大型养殖场的亏损期最长达到22个月。辽宁国美牧业集团董事长吕国才给记者分析,大型养殖场比小型养殖场和普通养殖户多出两大块成本,因此,亏损期拖得更长。
一是猪价跌、劳动力成本涨。过去饲养高级工人(产房主管、保育主管等技术人员)月平均工资在2800元至3000元之间,现在涨到3500元至4500元的水平。
二是环保成本逐年增长。普通养殖户由于养殖数量少,几乎都不配备环保设备;而大型养殖场的环保设备固定投入都在几百万元,每年维运的费用摊在每头育肥猪身上,平均为15至20元。
猪价还会涨吗?
猪价不会闯过10元关口,目前价格会持续到明年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一下与猪价相关的我省能繁母猪、育肥猪、仔猪、屠宰量等多个指标情况。
据省畜牧兽医局今年6月定点监测,省内87个规模场能繁母猪存栏3.9万头,同比下降10.9%;育肥猪存栏8.2万头,同比下降11.5%。
全省240个监测村能繁母猪存栏4.7万头,同比下降20.7%;育肥猪存栏20万头,同比下降14.5%;6月份出栏3.4万头,同比下降22.1%。
由于生猪生产长达一年多的亏损,导致生猪产能明显削减,据省内双汇等生猪屠宰企业反映,生猪出栏量的下降已经导致“收猪难”现象抬头。因此,今年下半年生猪供应量不会有大幅增长,生猪需求大于供应的情况暂时不会得到快速缓解,猪价的市场预期相当乐观。
猪价的走强也带动了仔猪价格上涨,呈现了需求和价格双增的局面。
从今年3月份开始,仔猪价格不断高企,销售供不应求。沈阳爱普罗斯生态农场负责人刘淑霞告诉记者,今年1至5月,整个农场外销仔猪总共才1500多头,从6月份到现在,仔猪的需求量是前期的两倍。与此同时,仔猪价格也由去年最低时300元一头,涨到现在每头700多元。据畜牧部门监测,6月份仔猪价格达到38.7元/公斤,较今年1月份上涨了84.2%。
仔猪需求旺盛也将推动下半年生猪存栏量全面回升,对稳定猪价会起到积极作用。同时,猪价上涨也会反向推动消费下降,来自沈阳市的估计,目前猪肉消费较去年下降约8%。
省畜牧兽医局组织专家对所有数据进行了分析预测,今后一段时期,生猪价格在目前16元/公斤水平上会有小幅震荡,今年下半年猪价总体应在17元/公斤至19元/公斤价格区间波动,最高价格不会超过每公斤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