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利润,是建立在去年的亏损之上。”吴小娣说,这一波的行情应该能够持续到明年上半年,只要猪价能够维持在每公斤16元以上,一头猪就还有两三百元的利润。而省价格监测部门分析,今年8、9月份将是生猪收购价的高点,10月份以后生猪收购价将会逐渐回落并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生猪收购价会略升,明年春节后,生猪收购价将会逐渐走低。但如果今年下半年发生难以防控的重大生猪疫情,或是进口生猪量过大,将会提前打开生猪收购价下跌的通道。
难掩的隐忧:扩张埋下下跌“地雷”
最近两个月,吴小娣看到不少去年歇业的猪场,又开始重起炉灶;几个月前,种猪场的母猪无人问津,如今“一猪难求”。这一现象让他心生警惕,“新进入的产能将在明年下半年集中上市,看来后年又要‘拼刺刀’了。”
进贤县是我省的生猪养殖大县,连续8年获得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荣誉。然而,从去年上半年起,吴小娣眼看着周边一家家养猪场消失,一些散户欠了一屁股的饲料款,只能外出打工还债,也有年出栏量上千头的规模养殖场退出另谋“钱途”。
自去年初至今年5月,生猪收购价一直较为低迷,有12个月的时间生猪收购价均低于每公斤13.6元成本价,不少中、小生猪养殖场资金链断裂倒闭。不少大型生猪养殖场提前加速能繁母猪的淘汰,减少能繁母猪存栏量,一些排污难以达标的中小养殖户退出,致使生猪存栏量偏少,供应相对紧张,这是最近猪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猪价高企导致养猪场补栏积极性大增,也引发了省有关部门的忧虑。省价格监测部门分析,今年5月份前,我省有近一半的生猪养殖场缩减了养殖规模,目前高企的生猪收购价必将促使其加速补栏。生猪从出生到出栏的养殖周期一般为6至7个月,从历年的情况来看,如果能繁母猪的存栏量过大,当生猪收购价高涨时,都会有大量的热钱和大型企业进军生猪养殖业,这必将又造成新一轮的供过于求,使生猪收购价下跌。
对于这种现象,吴小娣既忧虑又深感无能为力,像他这样的规模养殖户,想退出并不容易,“我们就是吃这碗饭的,少养了,猪场就闲置了,万一猪价上涨又赶不上行情。如果猪价下跌,就只能硬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