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仔猪价格上涨,加上3月中下旬市场大猪存栏有所下降,猪价出现企稳回升,3-4月份冻猪肉价格低于鸡肉价格,部分食品厂减少了鸡肉用量增加了猪肉比例,消化了冻肉库存,支撑了猪价上涨。生猪存栏走低,养殖市场信心逐步恢复,猪价从4月份开始持续上涨,6月份后,“僵尸肉”媒体舆论持续发酵,冻肉销售锐减,原本整体生猪供需偏紧情况下,屠宰企业被迫采购更多的活猪屠宰来满足市场需求,屠宰企业进入议价弱势方,养殖户惜售等因素,6月份猪价再次飙涨,7月末8月初局部地区猪价突破10元/斤,全国均价达到9.2-9.3元/斤,养殖净利润接近600元/头。
按照农业部公布监测点数据折算,能繁母猪数量从2012年10月的5080万头下降至今年8月份仅为3860万头,下降幅度达到24%,生猪存栏量也下降至39353万头,较2013年10月减少了7548万头。
假设农业部监测数据能完全代表市场,结合实际了解的春节前后仔猪存活极低情况下,7-8月份生猪可供市场量较历史最高值至少减少35%,较去年同期减少25%左右,结合中小散户惜售压栏情况,供应量较去年减少接近30%,而该时段处于“僵尸肉”媒体舆论焦点,冻肉销售锐减,市场更偏向于鲜肉,按照该情况下,猪价应该更高。农业部监测数据中生猪存栏量跌幅明显小于母猪存栏变化,虽然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们生猪繁育水平提升,但与母猪存栏数据仍有部分冲突。
国内生猪养殖仍过于分散,过去主体发生较大变化,农业部监测数据代表了我国生猪整体方向,但仍难直接反映国内猪肉供需状况,居民消费为猪肉,猪肉的供应除了跟生猪数量有关还与其平均屠宰体重有关,生猪屠宰过程,体重越大,其屠宰率越高,以220斤生猪屠宰率为82%,但300斤生猪屠宰率达到17%。3月份仔猪存活率明显提升,部分抵消了母猪减少影响,能繁母猪淘汰明显放缓,后备母猪补栏也明显增加,过去5个月后备母猪价格上涨了30-35%。
4-5月份养殖户信心恢复,加上实际的生猪存栏减少,大猪可供应下降,市场主流媒体不断鼓吹猪价看涨,甚至部分媒体称未来猪价能上涨到12元/斤甚至更高,养殖户压栏情况增加,猪价上涨5月份养殖户压栏情况明显增加,当前生猪屠宰均重有所增加,但市场仍处于亢奋中,中小散户压栏仍在出现,而媒体舆论“僵尸肉”仍在影响居民消费,冻肉走货低,屠宰企业仍在议价过程处于弱势,被逼采购更多活猪屠宰来满足居民需求,成为猪价上涨另外一个核心推动因素。
三、四季度猪价走势展望
养殖压栏,额外增加了猪肉供应量,3月份后仔猪存活率提升,部分弥补了母猪存栏量下降因素,仔猪价格快速飙升,中小散户对处于可淘汰边缘的母猪延缓了淘汰时间,增加了新生仔猪的日常管理,加上今年整体疫情问题,存活率快速提升,有效保证了4季度大猪供应,而4月份后大型种猪繁育场出现断销,养殖户积极补栏后备母猪,预计最快在4季度中后期重新形成产能。较大程度保证了四季度的四季度生猪存栏回升。
国内猪价快速飙升,内外价差过大,未来几个月国内猪肉进口量存在大幅增加可能。海关公布6月冻猪肉进口价格为1787美元/吨,完税成本为14000-14500元/吨,8月份贸易商报进口冻腿肉为17500元/吨,远低于国内猪肉价格。8月中我国鲜白条均价在24000-24500元/吨,国产冻猪腿肉为22500-23000元/吨,鲜猪腿肉达到27000元/吨。正常情况下,国产冻猪腿肉较鲜白条贵1500-2000元/吨,而当前鲜白条较国产冻猪腿肉高15000-2000元/吨,表明了“僵尸肉”事件对冻肉消费影响。当前屠宰企业普遍存有较大的5-6月份屠宰的冻肉。随着学生回校,冻肉消费将有所好转,减少了对生猪依赖,形成对猪价打压。
短期来看养殖户压栏,使得当前理论上可供应大猪数量增加,另外也“额外增加”猪肉的潜在供应量,3月份后出生的仔猪也将在9月份后陆续上市,生猪供应情况逐步好转,目前的猪价与股市极像,风险不断累积。中远期来看,后期生猪存栏逐步恢复,前期补栏的后备母猪重新形成产能,国内猪肉需求下降,按照当前标重仔猪750元/头情况,即使未来饲料价格走低,其单位生产成本仍在8元/斤,风险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