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下降红利并非人人能享
“我始终认为,生猪养殖行业存在较高风险。”针对生猪价格和玉米价格的波动,近日,重庆小拇指畜牧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江文表示。
王江文2006年开始涉足养猪业,并于2008年成立了小拇指公司,目前,该公司常年存栏母猪500头。“为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我们一直采用自己采购原材料或预混料配制饲料的方法。”王江文说,今年2月份开始,当地的玉米、豆粕、麦麸等饲料原材料就开始不断下降,因此,猪价的持续低迷并没有对公司造成严重损失。
王江文介绍,今年猪价回暖,饲料原料价格又有所降低,“当前的利润是非常可观的。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尝到这其中的红利。”他解释说,规模大的猪场,要么自己根据配方配制饲料,要么直接从厂家购买全价料和预混料,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没有中间商赚取差价。而且规模越大,饲料需求量就越大,厂家给的折扣也就越大。饲料原料价格的下降对于规模养殖场来说,影响较大,养猪利润会明显增加。但对只能购买全价料的散养户来说,并不如此。因为,饲料原料价格虽然下跌了,但全价料的价格并没有下跌,而且经过经销商的层层加价,散养户的养殖利润不会明显增加。
王江文认为,规模养猪场可以通过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年生产力,实现养殖利润的增加。而与规模猪场相比,散养户对价格风险的抵抗能力较差。由于养殖规模小,就难以实现集约化养殖,也不能通过先进的科学设备和技术来提高母猪的年生产力、情期受胎率、饲料利用率等措施规避风险,只能寄希望于高价来赢利,或在低价时通过压栏等价来避免损失。
王江文建议,针对猪价呈现出无规律的周期性波动,有关部门应该制定出台生猪价格相关的保险,给养殖户一颗“定心丸”,让他们在遭遇猪价持续低迷的时候,能够有所依靠。
高价卖猪低价收玉米
江苏省响水县新张集中心社区的相正雷今年30岁出头,却已经有12年的养猪经验了。2011年,在外地规模猪场打了8年工的相正雷,回到家乡,租了15亩地,开办了自己的养猪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