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
近两年来,由于经济大环境疲软及居民饮食结构改变,猪肉消费增长幅度极其微小。尤其是今年10月底,世界卫生组织将加工肉制品列为1类致癌物,将红肉列为2A类致癌物以来,猪肉消费受到一定冲击,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
供给
从8月底起,猪市已经明显发生改变,前半年属于供应短缺,猪少是事实,价格也在快速上涨,但后半年基本达到供求平衡,生猪出栏量逐渐恢复,价格也是一路走低,回归到正常水平。目前来看,猪源已经在稳步回升,各大屠宰企业的屠宰量是逐步增加的。
农业部和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屠宰量和猪肉产量第四季度环比增幅扩大,同比降幅缩小,部分反映了国内第四季度猪肉产量及屠宰量偏大的事实,预计12月份规模厂屠宰量有望突破2000万头,在生猪供应量一定的情况下,屠宰量大小和猪价有直接的关系。而今年冻肉储备量普遍不大,导致需求旺季的屠宰量偏大,对猪价利好。
储备肉
今年整体经济并不景气,物价、CPI,GDP等宏观经济指标非常敏感,政府对猪价变化也非常敏感,既要保持CPI在合理增长范围,又要保护养殖户利益,促进产能尽快恢复,二者很矛盾。但从政府出台的政策来看,未来猪价可能保持在合理盈利范围内,但暴涨是政府不愿意看到的,暂时也未看到政府投放储备肉的报道。
进口肉
这是一个越来越无法回避的事实。近年来,我国的猪肉进口量呈逐年增加的态势。根据海关数据,今年前6个月,我国猪肉进口29.7万吨,同比增9.2%;而荷兰合作银行更是预计,今年中国猪肉进口将跳升54%至200万吨,越来越多的进口肉,冲击的不仅是猪肉市场,更是中国养殖户的信心。
综合以上各个因素,小编认为,冬至猪价利好和利空因素同在,从总体趋势来看,看好猪价维持目前维稳的现状。但作为养殖户应理性对待,适时出栏,避免扎堆,“为逢节必掉”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