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自身苦练内功是第一位的。刘瑞功将这些年经验总结为“三心”:耐心、细心、专心。尽管“猪周期”已不太明显,而市场总会波动,这就要拼耐心。养猪如绣花,要时刻关注猪的动向。他每晚十点必到猪场转一圈,清早把猪放出来锻炼,能从猪的咳嗽、气喘中发现猪是否得病,一旦发现有猪发病马上隔离诊治。
最近几天,一条重磅消息在产业内传开:饲料龙头企业新希望六和拟投资88亿元,收购本香农业70%股权,进入西北生猪养殖市场。省畜牧兽医局市场分析师李守远认为,一直以来养殖、饲料、屠宰等行业各挣各的钱,养殖的主体地位未突出,这个消息意味着产业协同一体化经营格局正在生发,这有利于提升生猪行业的竞争力。
农牧结合,两头受益
记者发现,政府一直提倡的农牧结合出现可喜的进展。在瑞功合作社,养殖户们把猪的粪尿当作“宝贝”,同村的新村蔬菜合作社以种西红柿出名,养殖户将废弃物沉淀腐熟之后,当作有机肥低价出售给新村,大棚“吃”掉瑞功养猪场的异味,瑞功从粪污中赚取了一笔钱。
2015年5月,刚度过价格低迷期,“缓过了劲”,莘县大王寨镇后观村李春财没有盲目补栏,而是投资200多万元对养猪场进行了改造,引入了大型沼气工程。
他在养殖场建设了1000m3厌氧反应器1座,500m3储气柜1座及相应配套设施,铺设农户供气管道及灶具安装,沼肥利用设施等,打造了一条“生态+经济”的链条。
莘县是蔬菜种植大县,后观村周围10公里有1000多个蔬菜大棚,他说:沼液、沼渣是真正的有机肥,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盐渍化”,连用三年沼液、沼渣,能根除“根线虫”,杀虫卵率达90%以上。
他用以奖代补的方式,为每个棚配置了储存池,方便棚户储存使用。炉町村村民魏现龙告诉记者,他9亩地的棚,每次浇水时把沼液冲施进去,一年用40m3,花费2000多元,其它什么肥也不用,成本降低一半多,病虫害也少了,产量质量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