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调控猪价是否可行?
猪价这么高,势必也会影响猪肉的进出口量。海关数据显示:
2016年2月份中国进口猪肉74371吨,同比2015年2月份进口量增加111.2%;2016年1~2月份中国累计进口猪肉171400吨,同比增加76.0%。
2016年2月份中国出口猪肉2694吨,同比2015年2月份下降-54.3%;2016年1~2月中国累计出口猪肉7238吨,同比下降-45.9%。
猪肉进口量同比增幅惊人增长,国内猪肉供应趋紧,价格持续上涨,屠宰加工企业经营压力较大,而进口猪肉成本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出口将进一步缩量。在这种态势下,发改委称猪价已进入黄色预警区域,生猪价格将很快进入下跌通道。但猪肉价格并未下跌,近几日的数据显示,猪肉价格仍在持续走高。发改委要拿什么来调控猪价?咱们先来算一笔账:
为了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而进行的调控,主要手段是储备肉。中国的常规猪肉储备是100万吨左右,如果特殊情况下通过补贴生猪屠宰及深加工企业启用企业库存,量最多也就200万吨左右,按照中国年消费猪肉量推算,中国日均消费量是13万吨左右,也就是200万吨最多能顶15天的量,但政府不可能动用全部储备肉,又何来调控一说呢?发改委没有去养过猪,但是要听听养猪人的话。
政府欲干预猪价,专家怎么看?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定寰发话:政府当然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政府最好少干预一点,让市场多干预一些。即使猪肉价格略高,但它相对于消费者的收入还是比较低的,所以我认为影响不会太大。政府要尽可能的保持耐心,让市场来解决市场能解决的问题。
想必好多人都认同专家的话,一两块的猪价波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不太大,但是对养猪户的影响可以用《礼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中的“毫厘”与“千里”来比喻。其实生猪市场价格波动是正常的,有其自身的经济规律,不波动反而不正常,不仅仅是中国,从世界范围看也是如此。市场的调控能力如何,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