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5个“猪周期”
“生猪价格上涨——母猪存栏量增加——生猪供应量增加——生猪价格下跌——大量母猪淘汰——生猪供应量减少——生猪价格上涨……”这是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一直难以跳出的周期性规律。据养殖户反映,近年来的“猪周期”波动程度更深。
梳理最近15年的猪价变化,大致有5个“猪周期”,基本是按照3年至4年一个周期运行。从波峰来看,分别出现在2001、2004、2008、2011年和今年。
冯永辉等专家表示,应当理性看待此轮猪价波动。但是,对于散养户过多、调控不科学等加剧“猪周期”波动的因素,必须重视。
养殖专家表示,当规模化养殖占到市场的80%以上,“猪周期”振幅就会趋于平稳。而在国内,家庭散养等小规模生产仍占较大比例,容易造成“行情好时一哄而上、行情差时一哄而下”。数据统计显示,生猪出栏量每变动一个百分点,就将可能引起后期猪价六七个百分点的波动。
记者调查发现,美国、日本等国家猪肉价格波动较小,一个重要原因是根据国内消费量来确定生猪养殖量,供求保持基本平衡就能保持价格稳定。而目前我国供求不对接,容易导致猪价暴涨暴跌。再加上我国肉价调控有一个特点,即高价时介入,扶持生产,肉价大跌时,一些地方又放任,此类调控容易导致肉价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