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猪周期”关键在产业升级
“过去一头猪利润达到800元的时候,补栏就有些疯狂了,但今年大家都比较谨慎。”范钰明说。价高伤民、价低伤农,消费者和养殖户都盼望生猪养殖业能早点走出“猪周期”的怪圈。
破解“猪周期”,根子还在促进产业升级。专家表示,在扩大规模化、专业化、工厂化养殖的同时,今后国家应采取措施促进产业化、标准化和品牌化生产。要扶持龙头企业与小农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用品牌引领畜牧业发展。
“生猪养殖要想稳步发展,没有准入门槛怎么行”江西绿环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冬新认为,前几年养猪利润“高得离谱”,一头猪净赚八九百元,很多养殖户盲目扩大规模,一些社会资本也纷纷涌入养猪行业,造成猪价的“过山车”式波动,而且对环境造成了很大污染。
在做“大”的同时,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也需做“强”。正邦集团董事长林印孙说,我国生猪养殖虽然体量占全球的50%以上,但饲养技术尤其是育种和防疫技术与国际上还是有很大差距。
专家同时表示,“猪周期”不会因为规模化养殖而消失,变化的只是波动的幅度和波峰、波谷的相对位置,面对当前的猪价上涨,广大养殖户应继续保持理性。
发展改革委提醒,猪粮比价处于较高水平,可能会引起养殖户过度补栏,导致生猪产能过度扩张,使生猪价格很快进入下跌通道,建议生猪养殖场户理性判断生猪价格未来走势,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