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成本降幅或达200元/吨以上
近期国内饲料原料价格继续下跌,增加养殖利润。首先看玉米,数据显示,截至4月8日,全国玉米平均价格跌至1845元/吨,较上月同期下跌100元/吨。由于国家取消玉米临储收购政策,导致市场“人心惶惶”,各地贸易商纷纷压价,玉米价格持续下行。同时,取消临储改为“市场化收购”+“补贴”之后,玉米价格或将跌至1500元/吨以下,若从目前的1845元/吨玉米降至1500元/吨,那么单算玉米在猪料中占比60%,玉米能为饲料成本带来的降幅达到了207元/吨。
豆粕价格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目前各地豆粕出厂价维持在2500元/吨以下,甚至有地区跌至2300元/吨,预计未来上涨空间有限。
饲料原料价格的下跌,进一步推高猪粮比,使养猪人利润水平再度攀升,自繁自养头均盈利已突破千元大关。
母猪开启补栏模式,又现抢猪潮
农业部数据显示,截至3月30日,全国500个农贸市场仔猪均价达到40.30元/公斤,相比之前一周上涨4.6%,比去年同期上涨103.3%。二元母猪均价35.46元/公斤,周环比上涨2.6%,同比上涨27.4%。
虽然从母猪价格来看,同比及环比上涨幅度相比生猪价格均处较低水平,但跟踪情况显示,近期询问母猪价格及有补栏母猪意愿的养殖户有所增多。局部地区种猪场反馈,种猪销售较好,较小体重后备母猪也已被预订。
本周观点:
上周农业部、发改委均相继发声,对当前生猪市场情况进行了解读及预测。政府部门态度明确:未来环保政策坚持不变、不会大量进口猪肉、当前高价是带有恢复性和补偿性。另外,政府部门也再三提醒养殖户:养殖场户要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理性判断生猪价格未来走势,合理安排补栏,并顺时安排出栏。
我们认为,养猪人一定要认真看待政府发布的信息、正确解读。政府部门在行业引导中的作用不可忽视,顺势而为才能使自己获得长久的利益,逆势而为未来会寸步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