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猪业内,冻猪肉的收储是一件比较耗成本的事情:因为必须保存在零下23度的冻库内,因此每吨猪肉一个储存期的电费成本便在200-300元,而储备肉的轮换期为4~6个月,最长不过9个月。按照去年7月份的猪肉价格,至今仅涨了两成,每斤11元的猪肉,刚刚弥补电费成本;如果按照四个月前的价格,则基本进入了亏损。
综合多位分析师意见,当前储备肉储量并不大,且每次投放量偏小,难以起到彻底改变供应格局、进而影响猪价的作用。
猪肉还要飞多久?
如果储备肉都不能拉低猪价,那猪价究竟要飞到何时?
近日国家发改委撰文指出,当前生猪价格高位运行带有恢复性和补偿性,由于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仍然较低,预计今年中秋、国庆节前生猪价格将高位运行。同时,受夏季消费需求处于淡季、饲料等养殖成本下降、替代消费品价格下跌或保持平稳等因素影响,生猪价格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
“过去两年,仅在浙江一省,由于执行严格的环保条例,猪场退出,便导致约2000万头生猪供应量的减少,另外还有福建、广东等同样执行严格环保条例以保护水源地的省份,”冯永辉告诉记者,“生猪去产能过于猛烈,缺猪给了猪价坚挺的理由”。
猪价拐点,或在9月份后才能到来。
农业部最新监测数据显示,3月份生猪存栏量环比增加0.9%,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止跌持平,预示着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下降过程基本结束,后期生猪供需格局可能发生改变。按照生猪养殖周期和市场供求规律,预计9月份以后供求关系趋于宽松,明年春节后可能进入新一轮调整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