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盈利空间让这位大半辈子都在养猪的大户忧心忡忡。“这意味着一轮超强"猪周期"或许已经在路上了。”朱英强意味深长地说。而他口中的“猪周期”,指的是近年来我国猪肉价格周期性大幅波动的现象,即养猪业陷入“供不应求肉价上涨——补栏母猪——生猪供应增加——供大于求肉价下跌——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供不应求肉价上涨”的循环。
朱英强告诉记者,2014年到2015年上半年猪价持续低迷,最低时每公斤生猪跌破10元,当时玉米价格还处于高位,育肥一头猪亏损四五百元,“迫不得已之下,我卖掉了大多数仔猪以减少育肥猪,这才保住家底,不然至少要亏损100多万元。”他说。
面对此轮生猪价格快速上涨,朱英强发现,之前压缩产能或清栏退出的部分散养户已经“按捺不住”,四处收购仔猪和母猪。散户们重新入市,让今后两年出现一轮价格低谷期的可能性在增大。
朱英强说,现在养殖技术、管理水平较好的养猪场,也只是“赚1年、平1年、亏1年”,亏损一旦加剧或者时间延长,很容易被市场淘汰。“这轮价格上涨幅度这么大,我心里很不踏实。”他感慨道,价格波动本是正常现象,但猪价从“亏损四五百”到“盈利近千”的起落幅度还是有些大。
在生猪价格起起伏伏的这些年,多次“躲过一劫”的朱英强坚信,真正的养猪户不会盲目淘汰母猪,更不会盲目补栏,理性应对市场的起起伏伏,才能经得住养猪业转型升级的“大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