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回头看去,不是没有征兆。前段时间周玉晓到莱州、平度、莒南三地进行了调研,之前连续20个月的深度亏损使得三地能繁母猪的数量较之20个月前的亏损初期下降了22%,小型猪场数量急剧下降,中型猪场也大多勉力支撑,养殖规模仅占养殖能力的不足一半。除了价格之外,环保压力也日益增加,对养殖场的发展形成了较大制约,这些都直接决定了当前的供求关系。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认为,没有之前的“超惨猪周期”就不会有今天的“超强猪周期”。
现在不管是消费端还是养殖端,最关心的还是这波高价是否已到顶?还将持续多久?在今天举办的2016中国猪业山河论坛暨第三届山东猪业发展大会上,相关专家的观点是今年若无其他因素影响,猪价已达峰值,难有太大上升空间。不过目前国内母猪存栏量降至3700万头,价格下行空间有限,今后的价格预计会较为平稳,持续一段时间的高位运行。
养猪仍是高风险切莫盲目追涨
现在养殖环节补栏热情较高,据周玉晓介绍,从此前调研的几个县市来看,目前的母猪数量相较去年年底大概上升了7%。同时,也有大企业开始介入养猪业,新希望六和是其中一个典型。新希望六和养猪事业部副总经理孙文平介绍,未来5年内,新希望六和将以自建与整合社会行业资源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发展养猪业务,在山东地区年出栏量将达到300万头。
在此种情形下,养殖端最担心的是出现一哄而上的跟风行为,养殖量迅速增加,导致下一轮的猪价大跌,陷入又一个“猪周期”,不过唐建俊表示,目前来看,并没有出现中小养殖户一哄而上的局面,进入养猪环节的也并不是完全的业外投机者,而是部分畜牧业内原本从事其他领域的大企业,这预示着养猪业的发展运行轨迹发生了变化,生产要素逐步向优势企业聚集,有利于避免以后巨大波动的出现,进入一个较平稳的发展时期。
“过山车式的价格让消费者和养殖户都很疲惫,从养殖户的角度来看,最希望看到的局面是价格稳定。”山东省畜牧协会生猪产销分会秘书长周开锋说。但是现在,业内专家及养殖户也心存忧虑,如果当前的价格能持续到年底,难免会有部分逐利者进入,对后续市场发展会造成影响。“把当前的高价放到3——5年的周期来看,是补偿性的上升,对很多业内人来说仅是刚刚有一点盈利,养猪业仍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的行业,且随着环保政策的加严,今后每头猪的环保成本大概会增加35元。”周开锋劝诫业外人士要审慎考虑,不要轻易进入,养殖户在面对当前的高利润时,补栏也需理性,不可盲目跟风追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