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是困扰养猪人的老大难,在行情不好时,金融机构对养猪业唯恐避之而不及。”陈松说。在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下,汇龙合作社成立了生猪专业融资担保平台,以合作社+政府担保公司+银行的模式,采取“资产抵押、社员联保、合作社反担保”的方式,一环扣一环。
金融机构不认可的养猪产业抵押物,合作社及社员同行间通过合理估价可以部分认可,最后共同向政府担保公司申请担保、银行放贷。
为降低风险专款专用,贷款获准发放后,借款社员应按银行“委托支付”的要求,将款项转入汇龙合作社账户,在借款社员同意的基础上,由合作社给贷款人配送生产所需的投入品,代替银行货币发放。
从2013年开始,合作社获贷1000多万元滚动资金,在行情最低迷时,这无疑是雪中送炭。还贷时,也有社员实在揭不开锅,合作社联保户互帮互助,根据各自还款时间不同,全力支持贷款到期社员先还上,维持银行信用。
猪在风口上,人却要踏踏实实做事业
从养几十头肥猪开始到建有一元、二元种猪场,陈松自认为能坚持到今天确实不易。
他把一头头能繁母猪比作一台台生产机器,需要非常细致认真地管理。同样的品种、同样的饲料,因为不同人的管理技术水平不同,商品小猪仔的产出率及售价也会不同,所以,他舍得在技术人才上投入。
晚饭时间,合作社的十几个养猪大户在一家名为朋友圈的大排档小聚,几瓶二锅头加红油豆瓣酱烧的鲜辣菜肴,就让大家喜笑颜开。陈松说,这样的开心聚餐,前几年都很少。
32岁的李庆峰和31岁的杨艳是汇龙合作社的第一批老社员,两个女人一边在家带小孩,一边养了200头肥猪。
行情不好时,为了省成本,两个女人曾骑着三轮车挨家挨户去收玉米、油糠,100斤一包,两人各扛一包,全部自己装卸。去年开年6.2元/斤的生猪价格,她们俩不但没有亏,还赚了1万多元,完全是自己的辛苦劳力钱。
猪价依旧会有涨有跌,但她们都一直在坚持。两个女养猪人坚信通过合作社的平台,一定能跟着陈松把养猪事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