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间,在生猪价格经历两次大起大落后,现在养殖户比以前理性多了。”孟现壮透露,短暂的肉价上涨,还不足以弥补前两年的“窟窿”,他自己的存栏量比往年高峰期减少了50%。现在整个行业开始恢复一些元气,而接下来是否要加大补栏,不少养殖户还处于观望中。
前景——稳市场需要供给侧改革
猪价一头连着民生保障的“菜篮子”,一头连着农民增收的“钱袋子”。价高伤民、价低伤农,消费者和养殖户都盼望生猪养殖业能早日跳出“猪周期”的怪圈。
破解“猪周期”,根子还在促进产业升级。市畜牧局局长王绍军表示,当前聊城正在推动生猪产业的供给侧改革,通过调整结构、种猪选育、规模养殖等 手段,力求延缓“猪周期”带来的不利影响。今后的一个时期,聊城将着力建设一批生猪屠宰加工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专业合作社,培植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生猪 产品品牌,打造冀鲁豫三省交界地区著名的优质生猪生产基地。
数据显示,全市出栏5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厂有1865个,其中,年出栏1万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仅有13个。从数据上看,中等规模户成为生产主体和稳定猪肉市场供给的中坚力量,但是,生猪养殖小、散、乱的现象仍然存在。
春节过后,聊城市场上的猪肉价格迈着小碎步一路看涨。往年猪肉消费的淡季,为何如此反常?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前3年生猪市场持续低迷,很多亏损 严重的养殖户减产或退市。由于供给不足,今年猪肉价格迎来“猪周期”的拐点,导致价格不断上行,市民的“菜篮子”越拎越沉。业内人士认为,本次上涨或将持续到今年下半年。
虽然肉价走高,业内人士也提醒,一旦大肆补栏、猪价回落,下一次“猪周期”可能去产能更彻底。广大养殖户应保持理性,不要盲目扩大养殖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