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显示,在2000年以前,中国的猪周期波动性非常小,主要是因为以小农为主的养猪工业无法急剧扩大或者缩小养猪数量。之后,随着工业化和规模化,猪周期显著拉长,波动性也越来越大。
在2000年以后经历了四个显著的猪周期:2001年6月-2003年5月,2003年5月-2006年6月,2006年6月-2010年5月,以及2010年5月-2015年3月。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由于人工、饲料和仔猪成本的急速上涨,许多小农退出养猪业,规模化养猪兴起。同期,社会对猪肉的需求增长更快,因此,猪肉价格总体上一直在波动中上升。
另一个明显的特征是,最近的几次猪周期,价格下降的调整期越来越长,这和国家的补贴政策以及养猪业利润的下降密切相关。
目前,中国猪肉价格正处于第五个猪周期的上升阶段。此次的价格上涨主要是2013年以来母猪存栏量的大幅缩减造成的。另外,2015年爆发的猪丹毒和肺病导致两万头猪死亡(据农业部数据),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供给不足的压力。
谈到下一步猪肉市场走势,受访者普遍认为,猪肉价格已经达到高点,继续上涨的动力不足。
同时,由于现阶段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仍然处于低位,供不应求的局面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缓解,短期内,猪肉价格还将继续维持目前的水平。
“从远期看,最近出现的补栏过热现象,将迅速恢复产能,最快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出栏上市,大大改善供求关系,从而从根本上平抑价格。”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养殖户补栏积极性提高对于抑制猪价继续大幅上涨至关重要。张莉莉分析,产能恢复较快,市场供应充足,后期继续上涨的动力有所削弱。根据仔猪生长周期,今年5-7月份国内猪肉价格将维持高位运行,九月份前后开始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