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档期不单是崽猪成活率低造成的,还有其它重要原因。6、7、8月母猪产仔,炎热容易引发炎症,1至2个月后发情、受孕大打折扣,加上7、8月高温,精子、卵子活力低,还有夏季炎热潮湿的天气容易引起饲料霉变,造成母猪死胎流产,这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7、8、9月是母猪受孕率最低的时期,从而造成4个月后的11、12、元月母猪产仔率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是12、元、2月,这一时期的仔猪极易受冻害及疫病侵害,死亡率是一年中最高的。在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元-4月是满月仔猪供应最少的时期,再按标猪饲养5-6个月的时间来算,6-10月是标猪供应最少的时期,犹以7、8、9月为甚。
2、消费的影响。
虽然时代在发展,猪肉的消费高峰仍在冬至到农历正月,但这一段时间的消费量随着消费观念和习惯的改变在逐年下降。7-9月由于有学生放假、升学宴、中秋节等诸多利好因素,往往形成第二个消费高峰。学生放假不会减少消费,而是增加消费,因为一个学生带动了一个家庭的消费,消费总量增加了,这是7月容易涨价的一个原因。
升学宴是近几年兴起的,教育发展,学校扩招,使每年有六七百万新生进入大学学堂,金榜题名,是人生一大喜事,也是命运的转折点,大部分学生家长会办酒宴庆祝,一场大型酒宴大致消耗一头标猪,这是近几年8月猪价容易形成高峰的一个原因。中秋佳节除了餐饮消费,还有婚嫁礼节消费,促使9月猪价仍然坚挺。
3、心理预期的影响。
一个周期高峰年的前一年,冬至到春节猪价往往形成一年的高峰,所以第二年的大周期高峰年人们习惯追逐冬至到春节的高点,而忽略了断档期。今年6月大猪价格暴跌,仔猪价格高企,也有这方面的原因。人们抢着卖大猪,进小猪,备战冬至和春节。
4、供给、消费、心理预期的共同影响,容易在高峰年的7-9月形成一个周期的高峰区域。
三、今年7、8、9月是标猪供应最短缺的时期。
1、去年7-9月母猪流产相比往年更加突出,这与去年雨水多饲料霉变有关。从官方公布的能繁母猪存栏数据也可以看出来,去年7、8、9月猪价处在高峰时期,但能繁母猪存栏量降幅仍然较大。猪价处在高位,正常生产的母猪不会淘汰,只会淘汰配不上种的母猪,这就使得去年11月到今年元月母猪产仔率处于一年中最低水平,而且低于正常年份。
2、今年元-2月,仔猪损失超过历史。主要是几十年一遇的极寒天气造成的。极寒天气出现以前,天气比较温暖,突然降至极低点,人没有准备防范措施,猪也没有适应过程,冻死了很多仔猪,后来引发的胃流、口蹄疫、流感又损失了很多仔猪。
3、今年3、4月满月仔猪稀少,促使育肥户抢购单月仔猪,猪越小越难养,又损失一部分仔猪。
4、去年11月到今年元月母猪低产仔率,今年元-2月仔猪高死亡率,造就今年7-9月标猪短缺,犹以8、9月为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