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凭什么猪也是十二生肖之一呢?除了“样样佩奇”还有啥?今天我们就民俗学者高巍向新京报记者介绍,猪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最为直接和紧密的联系,“猪是最早被引入家里饲养的畜类,早在母系氏族社会,猪就已经被作为家畜来蓄养。”他认为,这与猪憨厚温驯的特点密不可分,“猪是家庭富裕的象征,这种观念在老百姓中根深蒂固,演绎成一种理念,有了猪才显得富裕、显得吉祥。”
代表着富裕、吉祥的猪,也被赋予很许多文化寓意和象征。在最为传统的年画之中,猪的形象不可或缺。金猪拱门,代表着送上门来的好运,这是一个非常吉祥的寓意。猪被视为对吉祥的期盼,很多民间艺术品和艺术创作,也将猪视为一个很重要的标志。
商后期青铜容酒器豕尊。
虽然在造型艺术中,与其他动物相比,对猪进行夸张处理的并不算多,但仍然留下了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佳作。这其中,无论是传统题材《西游记》中长嘴大耳憨态可掬的猪八戒,还是今年春节引动无数人思乡泪腺的“社会人”小猪佩奇,又或是从小耳熟能详的《三只小猪》,都是对猪这一形象很好的艺术创作。历史上,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河姆渡遗址、仰韶文化遗址等都曾出土过陶猪,五六千年前的红山文化时期,出现了俗称为玉猪龙的玉兽形,被认为是一种宗教礼器。在这之后,猪的形象更是屡屡出现,被赋予许多吉祥富贵的含义。高巍介绍说,汉代出土的文物中,有许多陶制品都是小肥猪的形象,有些造型中还带有野猪的獠牙,这在壁画和陶罐上面也有体现。更为有趣的是,相传自唐朝开始,亲友们就习惯给考生送猪蹄,希望考生能够金榜题名,出将入相。“人们喜欢将猪塑造成那种圆圆胖胖,或者嘴上顶着一个铜钱,或者身上画了铜钱,或者背上背着铜钱的形象,代表着金猪送财、送喜、送福。”人们也往往喜欢将具有这些形象的物品摆放在家中,以示纳吉求福之意。
猪纹黑陶钵。
地坛庙会历来有征集吉祥物的习惯,早在上个月,十二生肖中的最后一位吉祥物“金猪欢欢”也顺利发布。从今天开始到正月初五,前往地坛春节文化庙会的游客,都可以在西门外看到与此前11位吉祥物一同亮相的“金猪欢欢”。
说古:艺术创作中的吉祥“猪”事
齐白石笔下的猪。
历史上,宋朝的许月卿写下了“闲情无限尽龙猪”,清朝乾隆皇帝也曾留下“夕阳芳草见游猪”,都算得上与猪有关的难得诗句。
以猪入画是一件较为稀少的事情,不过,齐白石、刘奎龄、徐悲鸿、陆俨少、刘继卣、黄胄、黄永玉等都曾为这位十二生肖之末留下墨宝,描绘它憨态可掬的形象。其中最为有趣的要数黄永玉的画作,在一幅《你不肥我就打,你打我就不肥》的画作中,一老者持棍与猪怒目而视,意境生动跃然眼前。而在另一幅关于猪八戒的画作中,题识中赫然写着,“悟能平生最怕悟空,一下苍蝇,一下蜜蜂,防不胜防也。”
中国古代出土文物中,具有猪形象的玉器、铜器、陶瓷器、木器远比诗画要多得多。比如距今七千年前的平谷上宅新石器中期遗址中,就出土过陶塑猪头,有美术史专家认为,这一发现把我国的雕塑史向前推进了一千年。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猪纹黑陶钵颇具代表意义,这一陶钵在较宽一面的两外壁各刻画有一只长喙高脚的猪,是人类进入定居生活,野猪向家猪转化初始阶段的明证,很好地反映了原始畜牧业发展。商代后期创作的青铜豕尊出土于湘潭船形山,猪背上开椭圆形口,设盖,腹内盛酒,在现有的商代青铜器中,这是唯一一件以野猪作为器物形制的器皿,因此更具代表意义。
观今:<span style="font-size: 16px;font-family: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yahei",="" arial,="" sans-serif;"="">除了“样样佩奇”还有“稚愈系”
随着节前一部网络短剧《啥是佩奇》的走红,“猪年大吉,样样‘佩奇’”成了今年最为流行的祝福语,来自英国的“社会人”小猪佩奇,也成为了猪年新春当之无愧的当红生肖偶像,力压“群猪”。
不过,想看小猪,可不是只有佩奇。除了小猪佩奇之外,诞生于香港的知名卡通形象麦兜,同样是一只萌萌的卡通小猪,并因此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稚愈系”风格,饱含童真的治愈系故事,非常适合年轻的成年人观看。来自迪斯尼的《小熊维尼》中同样有一只大名鼎鼎的小猪,它就是维尼最要好的朋友小猪皮杰,善良和慷慨是它最大的优点。猪猪侠也拥有过不少粉丝,这部适合孩子们观看的动画片中,喜欢打抱不平的猪猪侠,总会依靠零食来帮助自己渡过难关。当然,对于不少人来说,也许内心中仍然在期望着那个永远的猪二哥——八戒——再次登场,特别是在这个独属于猪的生肖年份之中。
卡通小猪麦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