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收官,在传统“金九银十”月份,国内生猪市场表现不佳,从数据显示,2025年9-10月份,猪价高点出现在9月初,受学生开学季支撑,标猪报价短暂回升至14.09元/公斤,猪价低值出现在10月中旬,双节过后,消费惯性回落,多元主体恐慌出栏,猪价触底11元/公斤!猪价创下2025年以来新低,好在,物极必反,猪价呈现“超跌大涨”的局面!
据悉,10月中旬以来,国内猪价持续走高,标猪报价冲高至12.62元/公斤,短短2周时间,猪价累计上涨近14.7%,猪价涨至10月以来的新高!而支撑猪价上涨的逻辑,个人此前多次阐述,简要分析如下:
由于猪价前期降幅较大,猪价触底5.5元/斤,降至近4年新低,生猪产业面呈现亏损的局面,主流散户以及集团头均亏损在200~300元左右,市场陆续出现一定扛价心态。在养殖端萌生扛价情绪后,随着南北地区气温下降,内销市场需求逐步改善,市场白条出货难度降低,屠宰场开工率回升,且,屠企对于中大猪刚需转强,肥猪价格大幅上涨,进一步提振养殖户扛价情绪!
同时,受标肥价差走扩,主流二育认为猪价缺乏再降的空间,而随着季节性需求回暖,二育入场高歌猛进,标猪补栏需求转强,这进一步截留屠宰场猪源,增加了屠企采购的难度!
因此,在供需博弈下,短期内,市场基本面从供应偏紧转为需求旺盛,猪价超预期上涨!然而,仅靠二育催生出的猪价上涨仍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生猪供应格局并未扭转!
此前,机构调研,10月集团猪企出栏计划环比增加5.48%,而按照去年末以及今年一季度母猪存栏变化,结合今年二季度仔猪新生规模预计,四季度国内生猪供应能力充足,集团猪企出栏环比仍有逐月增加的预期!且,主流机构认为,此前猪价触底时间偏短,产能去化不彻底,生猪压栏以及二育现象增多,这或将造成新一轮人为性产生“集中出栏”的风险,市场对于猪价前景信心转弱,这也抑制了二育进一步入场的信心!
受二育情绪减弱,南北地区,屠宰场顺利采购的难度降低,而需求跟进缺乏增量,屠宰场订单量减少,生猪购销格局再次转弱,市场基本面转为下降的通道!
从数据分析,受屠宰场调价,预估,11月1日,外三元生猪价格出栏均价在12.56元/公斤,后市关注集团猪企出栏节奏的变化!
据悉,10月中旬以来,国内猪价持续走高,标猪报价冲高至12.62元/公斤,短短2周时间,猪价累计上涨近14.7%,猪价涨至10月以来的新高!而支撑猪价上涨的逻辑,个人此前多次阐述,简要分析如下:
由于猪价前期降幅较大,猪价触底5.5元/斤,降至近4年新低,生猪产业面呈现亏损的局面,主流散户以及集团头均亏损在200~300元左右,市场陆续出现一定扛价心态。在养殖端萌生扛价情绪后,随着南北地区气温下降,内销市场需求逐步改善,市场白条出货难度降低,屠宰场开工率回升,且,屠企对于中大猪刚需转强,肥猪价格大幅上涨,进一步提振养殖户扛价情绪!
同时,受标肥价差走扩,主流二育认为猪价缺乏再降的空间,而随着季节性需求回暖,二育入场高歌猛进,标猪补栏需求转强,这进一步截留屠宰场猪源,增加了屠企采购的难度!
因此,在供需博弈下,短期内,市场基本面从供应偏紧转为需求旺盛,猪价超预期上涨!然而,仅靠二育催生出的猪价上涨仍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生猪供应格局并未扭转!
此前,机构调研,10月集团猪企出栏计划环比增加5.48%,而按照去年末以及今年一季度母猪存栏变化,结合今年二季度仔猪新生规模预计,四季度国内生猪供应能力充足,集团猪企出栏环比仍有逐月增加的预期!且,主流机构认为,此前猪价触底时间偏短,产能去化不彻底,生猪压栏以及二育现象增多,这或将造成新一轮人为性产生“集中出栏”的风险,市场对于猪价前景信心转弱,这也抑制了二育进一步入场的信心!
受二育情绪减弱,南北地区,屠宰场顺利采购的难度降低,而需求跟进缺乏增量,屠宰场订单量减少,生猪购销格局再次转弱,市场基本面转为下降的通道!
从数据分析,受屠宰场调价,预估,11月1日,外三元生猪价格出栏均价在12.56元/公斤,后市关注集团猪企出栏节奏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