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网讯:
2012年上半年国内玉米市场呈现“先扬后抑再强”的特征,春节后国内养殖业尚未复苏之际,玉米市场提前启动。
进入二季度,因养殖业需求迟迟不见起色、进口玉米大举入境、深加工效益不佳和新麦上市等因素陷入持续调整。种种迹象表明,在今年国内玉米市场供求格局改变的背景下,其后续上涨空间恐难及前两年。但随着6月份美国玉米“天气市”展开,国内玉米市场行情开始走稳,尤其是美国玉米遭遇大旱已引发大涨行情,我们预计下半年国内玉米市场行情仍将易涨难跌。
一、今年上半年国内玉米市场行情回顾
今年上半年国内玉米市场在政策因素、进口玉米、小麦替代以及饲料消费等因素影响下呈现“先扬后抑再强”的走势,从时间上来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月至4月上旬):“政策底”出现,强势明显。自去年年底,东北临储玉米政策出台以后,国内玉米市场筑底回升,并在春节后提前启动一波强势上涨行情,其中大连港口玉米平舱价在4月上旬达到年内高位2550元/吨,较政策启动前后低位(2250元/吨)累计上涨300元/吨,较2012年年初累计上涨220元/吨。
第二阶段(4月中旬至6月中旬):利空因素共振,市场承压调整。在今年美国玉米春播提前顺利完成,面积创下75年来最高位背景下,二季度全球玉米市场始终笼罩在美国玉米丰产的预期之下。随着4月、5月份国内国有、私营企业大批进口低成本美国玉米,市场忧虑再现。同时,今年春节过后,国内饲料消费形势明显不及往年同期,4月中旬开始,华北地区为迎接新麦上市出现“腾仓并库”,当地小麦丰产预期令下游饲料企业对玉米采购普遍观望,加之东北农户开始销售成本相对偏低的自然干粮源,国内市场开始回调,5月底大连港玉米平舱价一度回落至2400元/吨附近。
第三阶段(6月下旬):利空消化,涨势可期。6月下旬,随着国内新麦产区收割进入尾声以及江苏、安徽等五省相继启动小麦最低收购预案,国内新麦价格走势趋于平缓,对玉米市场的利空因素逐步消化。同时,美国玉米产区持续干旱导致外盘价格连续上涨,并一度创下9个月来新高令业内信心恢复。端午节期间,南方港口优质玉米一度因货源紧缺攀升至2580-2590元/吨。虽然此价格仅仅维持了一天,但二季度调整行情已告一段落。
综合以上分析来看,由于2012年国内玉米供求紧张形势较前两年明显缓和,市场对于后期上涨预期也大不如从臆,导致今年上半年国内玉米市场并未重演2011年一路上行的走势。不过,由于2011/12年度华北局部地区玉米霉变比例偏高,导致东北玉米提前1-2个月外流,今年上半年东北玉米价格强势相对明显。在国内消费不济的大环境下,东北产区与北方港口、南方销区价格“倒挂”的现象长期存在,直到6月下旬才有所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