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影响国内玉米市场走势的因素分析
(一)政策因素
1、临储玉米收购结束,收购数量同比减少。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和生产积极性,2012年国家继续在东北地区实施临时收储政策。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显示,截至4月30日,河北等11个玉米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11年新产玉米7706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1899.6万吨,占收购总量的25%。与上年同期相比,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收购玉米数量减少1241万吨,减幅为13.9%;国有粮食企业收购玉米数量减少1031万吨,减幅为35.2%。由于市场需求旺盛,东北大部分地区市场价格与临储玉米收购价格差距不大,因此临储收购对市场行情推动作用低于以往。同时,至2012年1月底东北大部分地区玉米价格超过临储收购价格水平,此后政策性收购对市场价格推动作用基本消失。
2、政策与经济环境双重打压,深加工玉米消费增幅放缓。继去年2月份国家强制东北深加工企业让道中储粮收购玉米,4月份出台七项玉米市场调控措施后,2012年4月17日,国家有关部门再度发布公告,调控玉米深加工行业:其一,规定自2012年5月1日起,玉米胚芽属于《农业产品征税范围注释》中初级农产品的范围,适用13%的增值税率,玉米浆、玉米皮、玉米纤维和玉米蛋白粉不属于初级农产品,也不属于免税饲料的范围,适用17%的增值税率;其二,调整生物燃料乙醇财政补助政策,将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补助标准下调到500元/吨。
此外,在国际油价大幅下挫的背景下,5月10日、6月9日国内汽柴油价格两个度大幅下调,累计均下调840元/吨,燃料乙醇价格联动下跌,导致国内燃料乙醇企业在有补贴的情况下已无利可图。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欧债危机等因素笼罩下,玉米深加工行业整体景气度也呈下滑趋势,截至6月下旬,国内淀粉企业开工率已下降至60%,酒精企业平均开工率跌至35%,为近两年来新低,其对于国内玉米的消耗也同步受阻。
(二)市场供求因素
1、玉米集中上市时间持续不长。二季度以来,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产区农户“地爬粮”霉变风险增加,促使内蒙、吉林、山东、河北等局部地区玉米上市均有增加趋势。不过,鉴于东北产区(尤其是黑、辽、内蒙)农户手中余粮水平下降,玉米集中上市的时间持续不长。此外,部分地区农户仍有意将玉米储存至7-8月份期间出售,因此,东北产区农户可供粮源有限,粮源多集中在贸易商手中。
2、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渐入尾声。与农民供应量不断减少相对应,二季度,东北地区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也渐入尾声。即5月下旬长春大成暂停收购以来,6月25日,吉林燃料乙醇也暂停玉米收购。同时,榆树中粮、四平天成、嘉吉生化等深加工企业收购量也日渐萎缩,部分企业日收购量不足百吨,收购即将进入尾声。除此以外,国内玉米深加工亏损幅度继续扩大,其中吉林地区淀粉加工亏损达到160元/吨,黑龙江酒精加工亏损达到630元/吨使得深加工企业开工率进一步下降也影响到深加工企业对于玉米的需求量。
3、饲料玉米消费整体处于低谷。今年一季度,我国近20个省市爆发生猪病毒性腹泻,并造成仔猪大批死亡。进入二季度,国内育肥猪出现存栏缺口,导致春节过后的猪料消费并未如期增加。同时,猪肉价格不断走低,猪粮比价跌破6:1的盈亏平衡点,家禽养殖效益不佳,养殖户补栏热情低迷也令禽料消费难见起色。此外,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小麦替代有增无减,共同导致饲料玉米消费整体处于低谷。
4、华北玉米“优质优价”特征明显。据了解,6月份以来,华北产区农户余粮已十分有限,其中河北南部等地农户余粮基本告罄。尽管,华北产区低质粮源不受人青睐,大多流向深加工企业,但优质粮源价格依旧呈现坚挺向上之势。以河南地区为例,截止6月末,当地低质粮源深加工挂牌收购价维持在2200元/吨,但当地饲料企业采购东北玉米价格则高达2600元/吨,价差已达到400元/吨。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山东等地。此外,随着仓储成本的增加,目前山东、河北等地贸易商已开始出现惜售心理。
5、进口玉米数量大幅攀升。据海关数据统计显示,继2010年和2011年下半年大量进口之后,2012年我国玉米进口量进一步大幅攀升,其中1月份创下75万吨的历史高位,1-5月份我国进口玉米187.62万吨,高于上年同期的2.43万吨,也超过2011年175.3万吨的进口总量,其中183.89万吨来自于美国,占进口总量98.0%。由于美国玉米具有价格优势,4、5月份我国进口美国玉米数量增加。2011/12年度美国玉米出口中国数量达到504万吨,剔除上年到货量,2012年将有392万吨美国玉米运抵中国。如果将第二季度中国采购玉米计算在内,今年我国进口玉米到货将超过550万吨。
(三)国际市场
国际玉米价格连续攀升。6月中旬开始,美国玉米“天气市”启动。6月最后一周,美国农产品期货交易所(CBOT)玉米期价更是连续攀升。整个6月份,CBOT玉米7月合约由月初最低551美分/蒲式耳上涨至月末676.2美分/蒲式耳,累计涨幅22.7%;12月合约收盘价由6月15日最低506美分/蒲式耳上涨至656.6美分/蒲式耳,累计涨幅29.8%。同时,随着美国玉米大丰收希望“遇挫”,前期市场最大利空(美国玉米单产创历史新高)正在逐步消化,甚至被干旱天气所逆转。
此外,国际玉米价格连续攀升,导致我国进口玉米完税成本不断增加。据数据统计显示,自6月中旬开始美国7月船期玉米进口完税成本已经由2370元/吨上涨至2520元/吨,累计上涨150元/吨,涨幅6%;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目前南方港口玉米码头报价承压于对于6月底7月初集中到货的忧虑,目前优质玉米实际成交价降至2520元/吨,近月玉米进口已暂不具优势;而美国11月船期玉米完税成本也由6月上旬不足2200元/吨上升至2480元/吨,累计涨幅280元/吨,涨幅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