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猪户看来,最大的风险在于疫情和资金链。
疫情的杀伤力自不待言,周转资金的欠缺,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着养猪户扩大养殖的动力。程林利的猪场现在用的饲料主要是玉米和豆粕。按照他的猪场当前的存栏头数,每天的饲料费用在8000元左右。“一眨眼,十来天10万元就被猪吃掉了。”程林利说。因养猪户饲料费用巨大,饲料供应商从不赊账,基本都是现金交易。这也决定了养猪户也不可能在猪价走低时拒绝卖猪。“猪多吃一天你都受不了。”
养猪户在猪需要出栏时,有两种选择。一是卖给屠宰场,二是卖给中间商,也就是所谓的猪贩子。但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在收猪这一行,“潜规则”众多。养猪者在价格谈判时处于弱势地位。“送到屠宰场,多少也挨宰。比如取猪头,按规定猪头重量应该控制在10-15斤,屠宰场取20斤。这5斤猪肉,再加上猪下水、猪血、猪尾巴等,全部相加大约价值80元,但全部冲抵了屠宰场的加工费。实际加工费只要30元。”一位养猪户对记者说。
而真正能够掐死中小养猪户命脉的,是中间商。这也是为什么程林利一直梦想能够做到“产供销一条龙”的原因。
据他介绍,中间商一定会保证自己每斤有2.2元-2.5元的毛利,否则不会收猪。
接受采访的几名养猪场老板都认为,猪贩子对猪肉价格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那么,能不能不卖给他们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间商告诉记者,养猪户如果自己将猪拉出去卖,风险更大。“你要知道"货到地头死"的道理,拉到外地去,损耗、死亡以及病毒等,都不可预测,再遇到对方压价,你是卖还是不卖呢?”
CPI被戏称“猪肉指数”
明年肉价可能步入上行周期
在中国,有人将CPI戏称“猪肉指数”。
10月16日,国家统计局湖北调查总队和武汉市统计局公布了今年9月份的CPI:全省同比上涨2.1%,为年内月度最低涨幅;环比上涨0.7个百分点,涨幅为年内第二高位。武汉市同比上涨2%,涨幅比8月份加大0.4个百分点,为今年2月份以来的最高涨幅。
统计部门的分析显示,食品价格上涨仍是影响CPI环比上涨的主要原因,肉类价格上涨首当其冲。与8月相比,9月份武汉市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5.5%。涨辐较大的猪排骨价格上涨13.3%,牛肉价格上涨7%,牛腩价格上涨6.9%。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研究部高级助理申世军,长期跟踪和研究国内猪肉价格走势。16日,申世军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猪肉价格波动与我国CPI走势呈现显著协同的态势。“我国总体价格运行中,价格运行趋势与食品价格尤其是猪肉价格保持明显协同,猪肉价格的波动贡献了CPI波动的很大部分,正因如此,就产生了中国特色的猪肉价格周期,出现了CPI成中国"猪肉指数"的戏称,甚至有了猪肉价格绑架CPI之说。”
对此,申世军认为,二者出现协同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国内猪肉价格波动的幅度较大,同比涨幅最高曾超过80%,同比跌幅最大也曾达到30%以上。在最近一轮的猪肉价格上涨中,同比涨幅最高也达到了57.1%。二是我国猪肉价格在CPI的权重较大,在2.5%-3%之间。这一水平远大于世界主要猪肉生产和消费国,例如日本为0.66%,美国约为0.34%。
根据申世军的分析,我国猪肉价格波动周期为40个月左右,但价格上行期和回落期并非对称的。他认为,根据历史数据分析,国内猪肉价格呈现“涨两年跌一年”的特征。而当前,肉价已出现进入上行周期的信号。“猪肉价格上行周期一旦确立,将在未来的两年内对CPI形成持续且明显的推动,影响力量绝对不可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