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沪深股市的养猪概念股强劲上扬。大牛股牧原股份更是自4月至今已走出翻倍行情。分析人士认为,生猪价格的上涨是推动此轮行情的直接因素。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由于玉米价格7月以来也同比上涨,导致猪粮比目前仍处于盈亏平衡线以下。所以,生猪养殖仍未摆脱真正意义上的亏损。那么,生猪养殖行业是否已经迎来基本面的真正反转?新一轮“猪周期”是否已经启动?本期易解题材将为您解答。
猪肉在中国肉类消费中占比非常高,超过60%;另外由于肉类的高度替代关系,其他肉类大周期与猪周期基本一致,从而猪肉价格波动基本主导了整个畜禽肉类价格的大周期。生猪价格自1978年后便显示出一定的周期性,特别是自2000年以来几个周期的波动频率更加规律。华泰证券通过分析波动背后的机理,得出的结论是:畜牧产业链新一轮的景气周期已经启动,产业链面临全面复苏。
我国生猪价格的波动规律
生猪价格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便显示出一定的周期性,特别是自2000年以来几个周期的波动频率更加规律,单个波动周期约为3-4年。
以波谷划分的周期来看,最短约为3年,最长为8年。最近的几个波动周期分别是1999-2003年、2003-2006年、2006-2010年。而从波峰来看,近年来波峰分别出现在1997、2001、2004、2008和2011年。
事实上,随着政府对市场干预的减少、猪肉需求价格弹性的不断降低,以及行业组织结构变化使猪肉供给价格弹性增加等因素的作用,我国猪周期在变得更加具有规律性。参照美国的情况,我国猪周期超过4年的概率不大,周期普遍比3年稍长。
猪价已越过周期底部
从反映生猪养殖盈利能力的猪粮比走势来看,上一周期的谷底为2010年6月初,到现在已经经历了3年多的时间,按照周期性的波动规律,目前猪价的位置已经越过周期的底部附近。
如果需求端没问题,猪周期已经掉头向上
我们将生猪价格与11个月之前的能繁母猪存栏量相对比,发现二者存在非常强的负相关关系,现实的数据显示能繁母猪存栏量走势可以用来预测10-11个月之后的生猪价格走势。
能繁母猪存栏量在2012年10月达到高点,11月开始降低,根据上面的关系,如果猪肉的需求端没有出现问题,我们可以判断生猪价格将在 2013年三季度后期具备较为坚实的上行动力。而根据产业链中的各种现实情况(包括疫病、规模化程度等),猪周期应该是趋于扁平化的,也就是猪价应该有一个较为温和上行周期。
需求端的变化使得猪价有可能突破扁平化,迎来大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