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养猪行业的现状及行业预测
来源: 中国养猪网www.zhuwang.cc
2014-09-21 10:10:57
查看: 次
副标题[/page]
市场的供需关系总是处于动态平衡阶段。今天中国14亿人口,近两三年生猪出栏头数大概在7亿头左右,将近有5000万头父母代的母猪,如果我们拿5000万头的母猪和7亿头肥猪来比较,一头母猪一年大概能产平均14头。如果我们把一头母猪生产能力借到肥猪,一年可以生出20头来,那么我们只需要3500万头父母代母猪。从今天的5000万头父母代母猪降到3500万头,这意味着我们同行业还会有大约1/3的种猪养殖场还未被淘汰掉,因为我们的生产能力必然会成长。按照这样的规律, 7亿头整体的规模肥猪的规模会变大,母猪的规模会缩小,谁养得好,谁就能生存下来。湛江市如果370万头种猪的出栏不变,如果我们调整母猪每年产20头健康的肥猪,那么我们母猪会减少。
生猪市场总体来讲供和求基本上处于动态平衡,大多时候给我们的印象是供大于求。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内需基本是满足的,现在已经不会出现谁想吃肉但吃不到肉的情况了,我们总能买到便宜肉,猪价不会过高。当我们的猪价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比如去年,国家规定的进口猪肉(通过公开的正常渠道进来的)跟走私的猪肉比较,走私的猪肉价格是公开价格的3倍。它的干扰,让养猪从业者难以获得稳定的收益,让我们再一次面临风险。哪怕你的生产成绩不算太好,就算今天的猪价低,你也有赚钱的时候,但是被这些走私肉的干扰给冲去了。所以,这时候更需要我们保持耐性。
现在俄罗斯要从中国进口猪肉,只有五家企业获得了首批对俄罗斯的出口权。我们广东省也说要立足港澳进口,覆盖东南亚,原来香港一年从广东进口肥猪多少头,今天有多少头,香港的消费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都值得我们去反思。我们希望往东南亚出口猪肉,但还只是一种愿景,实际能进入东南亚市场的并不多。我们需要做到两点:一是我们能够往外出口,不管是活猪还是肉食品;二是猪肉的进出口靠我们的内功,靠我们食品质量的提升,靠食品安全。
社会因素当中,食品安全也是重要的一个原因。按照这样一张表,大家可以看出信心指数和现状指数最低的就是肉及肉制品,最高的是蛋及蛋制品。蛋制品也仅仅是因为它有一层壳,如果它测到苏丹红之类的物质,信心指数也会下去。所以说,未来还会有很多食品安全事件让这个表格的曲线有所波动。双汇瘦肉精事件一日蒸发市值逾12亿,后来双汇就吸取了教训,它把美国的斯密斯菲尔德收购了,解决了瘦肉精问题,因为美国猪肉相对是安全的,国际的口碑和知名度要比我们要高。第二,它再也不用担心它的屠宰规模问题,因为有了这个强大的合作伙伴,它的品牌附加值就提高了。但实际上,安全的问题还是不可控的。只要你自己不做生产环节,做不到全程可控,你就没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