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市场:探底前行,调控助力高质量发展
9月以来,生猪价格整体呈现出波动下跌的态势。9月1日,生猪价格为13.83元/公斤,此后多日价格出现明显下调,截至9月22日,已降至12.74元/公斤。期间虽有短暂回升,但下行趋势十分明显,部分地区猪价甚至跌破13元/公斤。这一走势反映出当前生猪市场供应压力较大、需求支撑不足的现状,与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自8月以来持续回落的表现相契合,表明当前猪价仍处于探底阶段。
政策调控:稳猪价,收储行动再加码
为稳定猪价,国家持续发力。9月19日,华储网发布通知,宣布将于9月23日开展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竞价交易,本次收储挂牌竞价交易量为1.5万吨。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不久华储网已连续发布两轮冻猪肉轮换通知,分别于9月18日和19日实施,出库竞价交易挂牌国产冻猪肉15000吨(具体数量以实际挂牌为准),同时收储挂牌竞价交易15000吨。
近期,国家推出了一系列调控措施,涵盖推进生猪产业“反内卷”政策以及有序开展收放储工作等。这些多措并举的精准调控,旨在引导生猪产业稳健发展,推动行业聚焦“提质增效”,实现整体的高质量发展。
后市展望:上涨空间受限,供需博弈持续
当前,生猪市场正处于供需深度博弈的关键时期。从供应层面来看,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5年7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为4042万头,环比减少0.02%,同比增加0.02%,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3.6%。这表明产能去化进程依然缓慢,行业整体心态偏向谨慎,使得猪价继续承压运行。进一步分析,按照理论推算,后续市场供应将继续增加,尤其是第四季度,生猪出栏压力预计将进一步凸显,供给宽松的格局难以在短期内扭转。
需求方面,随着国内多地区天气逐渐降温,以及传统节假日备货需求的提升,市场需求有所回暖,对猪价形成了一定的支撑。然而,目前屠宰企业分割入库的积极性普遍不高,需求提振的力度有限,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而且,“旺季不旺”已成为生猪行业的常态,后续节日效应对猪价的拉动作用或许不会太大。综合来看,后期猪价上涨空间有限。
长远发展:关注调控引导,重视产能平衡
在当前行业利润持续收缩的背景下,更应着眼于中长期发展。各项调控政策对生猪供给结构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尤其是在产能去化与市场再平衡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例如,“减重出栏”措施的持续推进,使得出栏体重逐步下降;二次育肥规模的收缩等政策,都将对市场供需平衡产生深远影响。
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也表示,短期内猪价虽会处于成本线以上,但呈现出窄幅震荡的特征。不过,从长远来看,未来猪价走势会相对逐渐向好。
生猪市场目前虽面临诸多挑战,但在国家政策的精准调控和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有望逐步实现供需平衡,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9月以来,生猪价格整体呈现出波动下跌的态势。9月1日,生猪价格为13.83元/公斤,此后多日价格出现明显下调,截至9月22日,已降至12.74元/公斤。期间虽有短暂回升,但下行趋势十分明显,部分地区猪价甚至跌破13元/公斤。这一走势反映出当前生猪市场供应压力较大、需求支撑不足的现状,与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自8月以来持续回落的表现相契合,表明当前猪价仍处于探底阶段。
政策调控:稳猪价,收储行动再加码
为稳定猪价,国家持续发力。9月19日,华储网发布通知,宣布将于9月23日开展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竞价交易,本次收储挂牌竞价交易量为1.5万吨。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不久华储网已连续发布两轮冻猪肉轮换通知,分别于9月18日和19日实施,出库竞价交易挂牌国产冻猪肉15000吨(具体数量以实际挂牌为准),同时收储挂牌竞价交易15000吨。
近期,国家推出了一系列调控措施,涵盖推进生猪产业“反内卷”政策以及有序开展收放储工作等。这些多措并举的精准调控,旨在引导生猪产业稳健发展,推动行业聚焦“提质增效”,实现整体的高质量发展。
后市展望:上涨空间受限,供需博弈持续
当前,生猪市场正处于供需深度博弈的关键时期。从供应层面来看,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5年7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为4042万头,环比减少0.02%,同比增加0.02%,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3.6%。这表明产能去化进程依然缓慢,行业整体心态偏向谨慎,使得猪价继续承压运行。进一步分析,按照理论推算,后续市场供应将继续增加,尤其是第四季度,生猪出栏压力预计将进一步凸显,供给宽松的格局难以在短期内扭转。
需求方面,随着国内多地区天气逐渐降温,以及传统节假日备货需求的提升,市场需求有所回暖,对猪价形成了一定的支撑。然而,目前屠宰企业分割入库的积极性普遍不高,需求提振的力度有限,难以从根本上改变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而且,“旺季不旺”已成为生猪行业的常态,后续节日效应对猪价的拉动作用或许不会太大。综合来看,后期猪价上涨空间有限。
长远发展:关注调控引导,重视产能平衡
在当前行业利润持续收缩的背景下,更应着眼于中长期发展。各项调控政策对生猪供给结构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尤其是在产能去化与市场再平衡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例如,“减重出栏”措施的持续推进,使得出栏体重逐步下降;二次育肥规模的收缩等政策,都将对市场供需平衡产生深远影响。
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也表示,短期内猪价虽会处于成本线以上,但呈现出窄幅震荡的特征。不过,从长远来看,未来猪价走势会相对逐渐向好。
生猪市场目前虽面临诸多挑战,但在国家政策的精准调控和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有望逐步实现供需平衡,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