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金九银十,但这个9月一点儿没显现出“金九”的意思,反而在9月下旬,猪价开启了连跌模式。
这一跌不要紧,直接跌破了13元/公斤的大关。
8月份是跌破了14元/公斤大关,而到了9月份,连13元/公斤也没保住。
而更糟的是,跌破13元后,似乎猪价的跌势也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反而还有继续向下探的趋势。
可以确定的是,“金九”肯定是泡汤了,而“银十”也不会好到哪儿去。
但这还不是最麻烦的,更麻烦的是整个四季度——这个所谓的旺季可能要整体泡汤了。
生猪行情
第一,去产能势在必行。
今年最明显的一个感受就是,官方多次提及去产能这件事,并且多次召开相关会议,主题就是去产能,降体重。
足以说明这次行动力是很强的。
前两年生猪也提去产能,但其实很多企业都在明减暗增,甚至不少企业还暗暗布局新增产能呢,这也就导致上一轮猪周期磨底的时间非常长。
但这回明显不一样,官方多次强调去产能、降体重,并且明确提及母猪存栏去化要达100万头,生猪出栏体重控制在120公斤。
这个目标就很具体的,所以不管企业愿不愿意,只能被迫去化。
这是近期出栏生猪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二育缺席,生猪供应将直接砸向市场。
除了去产能和降体重以外,今年官方还特别针对二次育肥也作出了明确导向,那就是严控二育,甚至直接限制二育。
近几年,二次育肥在猪价行情的波动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承接了部分出栏压力,延缓投放市场,从而起到阶段性的影响生猪市场供需的作用。
但这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比如会使猪价波动幅度增加,前期压栏供应减少,猪价上涨,但到后期集中出栏时,又会供应激增,导致猪价大跌。
长此以往,就会导致猪价不断地在这种大涨大跌中来回反复,这也是官方明确限制二育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也正是因为缺少了这个中间承接者,意味着出栏的生猪将直接砸向市场,市场接得住吗?
这就是第三点,需求当然接不住。
尽管又是双节,又是腌腊,又是元旦等等,但以当前生猪存栏以及去产能的压力来看,单凭消费是难以承接住的。
需求的情况其实不复杂,一方面整体猪肉消费恢复有限,虽然猪肉价格便宜了,但长期来看,猪肉消费在居民肉类消费中的占比是逐渐下降的。
另一方面就是大家的钱袋子都紧张,整体消费也都紧缩。
所以在庞大的供应压力面前,需求根本接不住。
虽然随着各种节日利好,需求抬头,养殖户也有缩量出栏的意愿,会使猪价止跌回调,但也只是阶段性行情,并不能实际扭转供大于求的局面以及猪价下行的整体趋势。
从整个四季度来看,猪价反复在成本线附近摩擦的概率大增,并且价格重心很难看到明显提升,所谓的旺季恐怕就更谈不上了。
这一跌不要紧,直接跌破了13元/公斤的大关。
8月份是跌破了14元/公斤大关,而到了9月份,连13元/公斤也没保住。
而更糟的是,跌破13元后,似乎猪价的跌势也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反而还有继续向下探的趋势。
可以确定的是,“金九”肯定是泡汤了,而“银十”也不会好到哪儿去。
但这还不是最麻烦的,更麻烦的是整个四季度——这个所谓的旺季可能要整体泡汤了。
生猪行情
第一,去产能势在必行。
今年最明显的一个感受就是,官方多次提及去产能这件事,并且多次召开相关会议,主题就是去产能,降体重。
足以说明这次行动力是很强的。
前两年生猪也提去产能,但其实很多企业都在明减暗增,甚至不少企业还暗暗布局新增产能呢,这也就导致上一轮猪周期磨底的时间非常长。
但这回明显不一样,官方多次强调去产能、降体重,并且明确提及母猪存栏去化要达100万头,生猪出栏体重控制在120公斤。
这个目标就很具体的,所以不管企业愿不愿意,只能被迫去化。
这是近期出栏生猪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二育缺席,生猪供应将直接砸向市场。
除了去产能和降体重以外,今年官方还特别针对二次育肥也作出了明确导向,那就是严控二育,甚至直接限制二育。
近几年,二次育肥在猪价行情的波动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承接了部分出栏压力,延缓投放市场,从而起到阶段性的影响生猪市场供需的作用。
但这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比如会使猪价波动幅度增加,前期压栏供应减少,猪价上涨,但到后期集中出栏时,又会供应激增,导致猪价大跌。
长此以往,就会导致猪价不断地在这种大涨大跌中来回反复,这也是官方明确限制二育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也正是因为缺少了这个中间承接者,意味着出栏的生猪将直接砸向市场,市场接得住吗?
这就是第三点,需求当然接不住。
尽管又是双节,又是腌腊,又是元旦等等,但以当前生猪存栏以及去产能的压力来看,单凭消费是难以承接住的。
需求的情况其实不复杂,一方面整体猪肉消费恢复有限,虽然猪肉价格便宜了,但长期来看,猪肉消费在居民肉类消费中的占比是逐渐下降的。
另一方面就是大家的钱袋子都紧张,整体消费也都紧缩。
所以在庞大的供应压力面前,需求根本接不住。
虽然随着各种节日利好,需求抬头,养殖户也有缩量出栏的意愿,会使猪价止跌回调,但也只是阶段性行情,并不能实际扭转供大于求的局面以及猪价下行的整体趋势。
从整个四季度来看,猪价反复在成本线附近摩擦的概率大增,并且价格重心很难看到明显提升,所谓的旺季恐怕就更谈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