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技术人才本来就少。受传统的思想观念影响,一说畜牧专业,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在养殖场工作,由于目前养殖场条件的巨大差距,谁愿
意到养殖场去?还有,君不见传统的畜牧大学不少都顺应市场经济的潮流,有的搞了人文学院,有的甚至开办了商学院,纷纷向综合性大学转型,
在这种情况下,学畜牧的大学生肯定不会多。我了解的情况,畜牧院校兽医专业是最抢手的专业之一,连招聘会都不用办,毕业生就被抢聘一空。
但即便如此,依然专业招生困难,徒奈其何?你可以批评思想观念不解放,社会价值观有问题,可是能轻易改变么?
其次,学畜牧而愿意从事畜牧的更少。我学的就是畜牧专业,毕业后的结局肯定是要转行,主要的原因还是畜牧行业的生产生活条件差。大型
养殖企业肯定是建在远离城乡和村庄的孤山野岭,不仅人烟稀少,而且生活很不便利,晚上没有城市的花前月下,也不会有酒吧ktv,可能也没有
wifi,甚至就是《春天里》“没有24小时热水的家”。大型养殖场的防疫也是非常严格的,就是出场会个女朋友,还得提前倒班,再回来时还得消毒隔
离,弄不好连婚恋也影响了。在这种情况下,年轻人如何呆得住?
有老板这样问我的,你是做青年工作的,请问现在的年轻人怎么了?月薪一千五招聘打字员,来了一堆研究生;三千五招聘生产经理一个也不
来。我笑答,这恰恰是经济学上的“理性人”选择。更不要说畜牧企业普遍盈利困难,开出的薪水标准本身并不高,与城市的企业相比处于劣势。
第三,人才上升通道狭窄。就算是开了高工资,感情上给温暖,也难以长久留住人才。由于畜牧企业普遍较小,也普遍不具备现代企业体制机制,企业的老板也普遍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传统而简单,人才在畜牧企业干得再好,还是一个打工的,可能在管理方式方法上也难以
接受,更不说去城还乡、生活不便等现实因素的影响。
我接触的畜牧企业中,好多企业管理层是家族制,这是很难给外人融入机会的,而且在产权上没有社会化,而且也没有个人化,只能表述为这
是我们家的,父子、夫妻、兄弟如何分配没有明确,形成了内部纷争的隐患,这些年民企的分家潮,已经上演了多起父子成仇、夫妻反目。作为一
个企业的外部聘用人员,很难有大的发展空间,一旦企业内部起了纷争,更可能“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选择离开,也就不足为怪了。
第四,人才供给与企业发展很难匹配。畜牧企业需要的人才大体有两类,一类是管技术的,怎样标准化生产,怎样减少疫病风险,怎样提高品
质,等等,非常的专业,非专业人士不能担任;一类是搞经营管理的,怎么去管员工,怎么去开拓市场,怎么去跑资金项目,等等。但可惜的是,这
两类人才在企业都是各管一边,整合较难,必须有一个两者都懂(不一定要专)的通才掌舵,前面的分类专业人才已经很难找了,后面这个通才就更
难找了。
第五,与老板的用人观息息相关。我观察了一下畜牧企业的用人观,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种是任人唯亲型,唯恐企业实权落入他人之手,不仅不放实权,而且盯的很紧,要求又很多,人才呆着不舒服,肯定是早早跳槽了事。
二种是另有所图型,把那些退下来的领导或者中层干部聘请来,虽然也有管理经验,但主要想利用人家的人脉,争资金跑项目,至于企业管理
与技术,倒在其次了。
三种是摆放花瓶型,企业不大,请的人来头不小,什么“海龟”,什么工商管理高材生,什么基金投行经理,与畜牧这个行道十万八千里之远,
往往好高骛远,水土不服,白花冤枉钱,甚至“请来女婿气死儿”,把真正顶用的实用人才逼走了。
四种是白衣秀士型,企业做得不大,派头却不小,来了一个人才,表面尊重,实质忌惮,唯恐显得自己没有了本事,就像最初上梁山的白衣秀
士王伦,容不下人。而如今这个年代谁愿意当林冲?还是早早走人另投山头得了。等等。在这些用人观下,就是有人才也难真正请得来。
总之,人才始终是畜牧企业的心病,有大环境的问题,也有企业个体的问题,我的建议是从自身改进做起,创造人才愿意来的机制,比如绩效
奖评、温情关怀等,努力弱化畜牧企业在人才竞争方面的劣势。
三、管理去哪儿了?——畜牧企业的经营之困
畜牧企业是企业吗?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因为在某种程度上,畜牧企业也受到了畜牧不同于工业的影响,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相当困难。
既然畜牧企业要走向市场,做大做强,就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管理,在加强管理中发展壮大。在现实中,好多人埋怨畜牧企业做不
大,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恰恰是企业管理上不去。
小时靠能力,大时靠管理
一个畜牧企业是继续停留在“土包子”的状态,还是迅速成长为现代企业,特别是现代企业经营制度上。
再回头看好多畜牧企业,起家时往往靠领导的个人能力,不仅吃苦能干而且经营头脑敏锐,迅速打开天地,但到了一定程度则逐渐力不从心,
既当老板又当伙计,辛苦不说,经营的天花板很难打破。按照一般管理学理论,团队人数超过50个,管理层的存在就不可避免。那些做得好的畜牧
企业老板,不是高度自信,亲力亲为的;而是自知能力不足,及时请进人才,组建核心管理团队,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共患难易,同富贵难——警惕家族企业的风险
除过那些资本下乡而来的畜牧企业,土生土长的畜牧企业好多是家族制的。正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能经历数次风险不断壮大的畜
牧企业在创业过程中的主力往往是本家人。家族企业国内外都有,但国外的一般经营都比较平稳,而国内的家族企业却很容易出现夫妻反目、父子
成仇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国外的家族企业虽然是家族化的,但产权是社会化的,股权都是分散化的,不因家族内部问题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