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猪网讯:
近期除了股债熊牛,大家也纷纷关心起“猪”兄来,仔猪、生猪价涨势汹汹,下半年通胀预期有所抬升。为什么猪价上涨如此迅速?暴涨空间几何?年底CPI能到多少?货币政策如何应对?本文将揭秘关于“猪”的五个真相。
1、 真相一:猪价上涨,淡季不淡
新一轮猪周期已经开启,猪价上行力度加大。15年以来,仔猪平均价自2月低点19.2元/公斤,一路上涨至6月的27.5元/公斤,涨幅已超40%。猪肉平均价自15年3月起止跌回升,且涨势加快,从15.7元/公斤上升至19元/公斤,上涨21%。
我国猪肉消费一般具有季节性,冬春为旺季,夏秋为淡季。然而,今年二季度以来猪价的逆势强劲反弹却表现出明显的反季节性特征,淡季不淡。猪价在数月内的惊人涨幅,引发市场对于未来通胀预期的担忧。
2、 真相二:产能持续去化,供给短缺主导
从微观行为来看,一个典型的养猪户参考猪价制定补栏决策,而在实际情况中,养猪户面临两种选择:从种猪场购入能繁母猪,产下仔猪后育肥;或者直接购入仔猪育肥。若养猪户预期猪价短期内会上涨,则更偏向引入仔猪,约6个月生猪出栏获取收益;而若预期猪价中长期会上涨,则更倾向补栏能繁母猪,约14个月生猪出栏获取收益。
2.1 短期供给缺口支撑猪价反弹
生猪存栏量直接反映猪肉的短期供给情况,在需求短期刚性的前提下,产能去化、供给短缺是推动猪价步入上行通道的主导因素。虽然历史上生猪存栏量一直处于波动之中,且振幅较大,但是自14年下半年以来生猪存栏量却持续下滑,15年2月跌破39000万头,并在6月降至38461万头,为09年以来的历史新低,同比下降10.3%。整体生猪存栏量下降,加上今年春节后养猪户压栏情况减少,一定程度削减了猪肉的额外供应量,支撑猪价反弹。
观察近期的仔猪价格走势,仔猪平均价自15年2月起反转上升,并在4月开始明显提速,近5个月内累计涨幅已超40%。
2.2 长期供给仍在探底,下半年持续上涨无忧
13年以来,能繁母猪存栏量跌跌不休,长期供给持续收缩。截至15年6月,能繁母猪存栏量为3899万头,同比下降15.1%,且比12年10月的历史高点低23.2%。能繁母猪存栏量不仅创有数据记录以来的历史新低,而且已经连续16个月低于农业部4800万头的警戒线。尽管近期能繁母猪价格企稳回升,但是能繁母猪存栏量仍在不断探底。因此,今年以来养猪户对于母猪补栏依然较为谨慎,观望情绪浓厚。
2.3 利润扭亏为盈,利于恢复供给
从猪粮比来看,一般认为生猪价格和玉米价格比值为6时,生猪养殖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点。14年初至15年上半年,猪粮比持续维持在盈亏平衡线下方,养猪户迫于亏损压力而去产能。直到15年6月猪粮比才再次突破6,并快速上升到6.93,至此深度亏损有所缓解,养殖利润得以改善。从6、7月的猪粮比价来看,其上涨态势显著强于10年中的长周期开启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