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端:
生猪场存量下降
虽然上海地区生猪存栏量稳定,但华北黄淮地区生猪存栏量出现下降
为了进一步探究价格上涨原因,记者走访了位于上海市长江农场四连的上海崇明肉食品有限公司。
对于这轮猪肉价格上涨,副总经理俞建平的表述是,“5月份,毛猪的价格还在6-7元/斤之间浮动,现在一下涨到了将近10元/斤,白猪的价格目前整片也已经达到13元/斤,前两年都仅在6-7元/斤上下。”
是不是生产成本急剧增加了?
记者专门对生产费用进行了观察。“虽然人员工资、其他成本费都在涨,但是生猪收购价格没怎么变。”根据俞建平的说法,“猪价上涨受到劳动力价格、车间技术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微乎甚微。”
至于物流运输方面,“很多企业都由菜篮子工程专供车运输,可在各个道路关卡免费通行,并且可以在城市道路上正常行驶,这都是政府为生猪行业开辟的‘绿色通道’。”
既然生产成本对猪肉价格影响不大,那么此次猪肉价格浮动这么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前两年猪肉价格低,市场供大于求,养猪亏本,导致行业缩减产能,好多养殖户把老母猪宰掉了。”俞建平说,此轮上涨依然没能逃出猪周期怪圈。
所谓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是指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
就上海崇明肉食品有限公司而言,作为国有企业,企业在产能方面一直维持比较稳定的状态,没有大肆地减少或增加产能的动作,即使公司会有亏损,国家会给予一定的补贴支持,其生猪出栏量也是相对而言比较稳定的。据俞建平介绍,崇明毛猪的出栏量一年在36万头左右,近几年一直保持在这个水平,“除了满足了本岛的供应,还会有十几万吨运到上海其他地区以及江苏的南通、启东等地”。
既然生猪养殖存栏量保持稳定,生猪市场为什么再掀价格风波?记者进一步追问。
“猪肉价格上涨是全国的行情,地区间会存在差异,整个上海市大部分的猪肉都是由外地进口过来的。”俞建平分析,“上海每天都从外地运进几万吨的猪肉,上海市的猪肉价格变动很大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本地养殖企业供应量出了问题,而是受到其他地区的影响。”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山西、河南等华北黄淮地区洪涝灾害频频,农作物减产,当地的生猪存栏量出现下降。
另一个细节,也可以佐证这个观点。一直以来,生猪生产依赖于生猪饲料的供应,猪肉产量随粮食产量的增长而增长,并且增长速率相近。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却不同。饲料价格从前年开始一直在往下跌,饲料供给充足,但猪肉却没有相应的大规模增产。
不过,对于近期猪肉价格的大涨,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称,总体上看此轮生猪价格上涨是对近两年多来大幅下跌的修复,是市场的一种自身修复行为。从农业部生猪存栏的统计数据看,目前市场供应不会出现明显的短缺。
CPI端:
可下调猪肉权重
由于在CPI中的权重过大,猪引起的价格变化信号,任何时候都不能漠视,特别是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一定要密切观察
猪肉价格开始进入上涨周期,过去3个月已经涨了1/3.此次上涨还会持续多长时间呢?
“猪不是机器,养殖行业的平均水平是一年一头母猪产2.2胎,急不得。”俞建平指出,价格暴涨,增加存栏量并不能快速改变目前的市场状况,“盲目扩大猪的存栏量,会涉及到养殖土地面积等成本问题,扩大养殖规模不是一蹴而就的”,“猪的养殖周期在5个月到6个月之间,猪的价格周期大概在一年半左右。”
中国CPI指数受国内食品价格影响较大,其中猪肉在CPI权重中占比最大,大概在10%左右。坊间一直戏言,只要这只猪不飞到天上去,CPI就没什么大问题。现在,猪价已是起飞的架势,CPI也将随之上扬,至于能否进入“2时代”,有专家认为,还得视全年经济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