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生猪市场,无论是供给端,还是需求端,均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供给端,一场争夺现代农业高附加值的大规模“养猪战争”早在数年前打响,先不说郭广昌、丁磊、刘永好等各路首富皆涉足生猪行业,连一些国际资本都已直接或间接潜入生猪养殖行业,包括技术、资本、人才等元素在内的养猪行业大洗牌已经初步完成。
需求端,老百姓对肉类消费的结构更多元化,猪肉在肉类消费中的比重,一降再降。
但是没有发生变化的是,猪肉在CPI中的权重。
供需市场变化,直接决定了猪肉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属性发生改变,因此,猪对CPI影响的解读,其实可以举重若轻,不必过于惊慌,更没必要失措。
猪肉又一次成为CPI走高的带头大哥。
数据统计显示,猪肉价格连续3个月恢复性上涨。根据商务部监测数据,全国300家大型养殖企业生猪平均出栏价格为每公斤15.29元,比3月份价格最低点上涨了24.9%.7月份CPI同比上涨1.6%,创出年内新高。从影响物价走势的具体项目构成分析,猪肉价格上涨16.7%,影响CPI上涨约0.48个百分点。
那么,应该如何对待猪拱高CPI呢?要回答好这个问题,还得从生猪供需两端找答案。以往,猪肉价格一上涨,市场就会喊猪周期来了。近几年,生猪养殖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步伐前所未有的大,那么,此次猪肉涨价还是猪周期在作怪吗?有没有“炒猪团”的身影呢?记者深入生猪产业链的多个环节,试图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消费端:
猪肉摊生意冷清
“卖了十来年的猪肉,没有哪次涨价像今年这样厉害的”,消费者“买还是会买,但频率下降了”
下午4点左右,上海徐汇区武康路菜市场内,猪肉铺子鲜有人至,有摊主忙着清点没卖出的肉品,有的在处理存货。
“生意不好做啊。”老板娘唐女士告诉记者,自家卖的是上海猪状元品牌的肉类。
据记者了解,该公司设有种猪场、母猪场、肉猪场和一座万吨级现代化饲料加工厂,年上市猪肉可达3万余头。即使是背靠这样一家实力雄厚的猪肉企业,唐女士的猪肉生意近期也不太好,“仅仅一个月时间,一些品种的价格就涨了三四块钱。”
另一边,陈女士卖的是万森公司的品牌肉,“我们也搞不清楚为什么价格涨得这么厉害,一下子涨这么多,很多肉没人要。没法卖了!”
陈女士表示,上个月她家的小排卖16.5元/斤,这个月就变成了18元/斤,“卖了十来年的猪肉,没有哪次涨价像今年这样厉害的。”陈女士一边切着之前还没卖出去的里脊肉,一边叨唠着。此外,“根据肉的部位好坏,有些边角料肉不好卖,必须要扔掉。”
与陈女士相邻的是金锣鲜肉销售摊位,金锣作为肉食品龙头企业,更能代表全国猪肉价格的走势,其猪肉价格也在不停上涨。
一位顾客告诉记者,肉价贵得吃不消,在大超市,一小盒排骨近40元,“买还是会买,但频率下降了。”
记者发现,消费者还是更偏向食用新鲜猪肉,在价格普涨、销量不大的情况下,摊主们会减少进货量。
猪肉价格在哪个环节上涨了呢?
肉食品零售商大多对肉价上涨的原因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也是一筹莫展,“品牌公司的猪肉涨价,零售商自然跟着涨。”
“如果卖肉的也天天涨价,顾客肯定会有意见,主要是为了缓和消费者的情绪。猪肉零售商宁肯自己少赚点,也会尽量让价格稳定一点。”陈女士叹了口气,“听他们说还要涨,不知道涨到哪年哪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