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中,许多业内专家对今后行情的看法都很谨慎。“虽然生猪价格呈现上涨趋势,但也有不少利空因素。”嘉兴秀洲区畜牧部门一位负责人说,下半年有不少不利于生猪价格上涨的因素:一是猪肉消费趋于理性化,猪肉价格太高时,消费者会选择其他肉制品替代;二是一旦天气转凉,生猪长途调运条件变好,供需趋于平衡,价格上涨空间也将受限。
面对当前生猪价格上涨,母猪饲养繁殖周期长,养殖户们很少愿意增加母猪存栏量。大多数生猪养殖户采用更理性的对待方式。赵春根告诉笔者,目前,玉米、豆粕等价格处于历史低位,养殖饲料成本很低,因此在龙游,许多规模养殖场、养殖户通过养大育肥猪来增加单位产值。“过去生猪养到100公斤左右就出栏了,现在一般养到125公斤左右。”他说,“同样100头猪,这样一来等于多养了25头。”
对于一些规模较小的养殖户来说,则通过购买仔猪补栏等途径来增加产出。“由于生猪生长周期较长,少的要七八个月,长则一年多,要补栏也是个位数,不敢大量增加。”金华金东区一位养殖户告诉笔者。
有涨就有跌,供需会平衡
目前,猪价进入高位震荡时期,全国范围保持窄幅波动,多数省份的猪价仍运行在每公斤18元至19元之间,包括我省在内的华北及华东的猪价则均有上涨。
一路上涨的生猪价格能坚挺到几时?业内人士分析说,国家有可能和2008年一样出台一些调节政策。如果肉价继续上涨,国家会向市场投放储备肉,同时通过加大猪肉进口,平抑猪价的大幅上涨。有数据显示,受今年猪肉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预计今年我国猪肉进口量已激增五成,而且这个趋势仍在持续。
专家认为,近期猪价的恢复性上涨,是市场机制调节的结果,有利于养殖户减亏增收,对玉米消费也有一定的拉动作用,而且养殖信心的逐步恢复也有利于后期增加供给、稳定市场。因此,对生猪市场运行,要密切关注但不宜轻易干预。
眼下,不少养殖户希望有关部门利用市场规律和市场手段,确保总体供需平衡,防止生猪市场价格大起大落,走出“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
原标题:看惯涨跌理性面对 猪价涨浙江养殖户不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