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市场都是多空交织的市场,当利好的力量大于利空的力量时,价格上涨,而当利空因素占主导时,价格下跌。我们通过对生猪市场的利多与利空因素分析,发现第四季度价格涨跌的概率。
第一, 利空因素
1、 生猪供应季节性增幅有限
夏季仔猪成活率提高,但推及之前,2014年9月份猪价跌幅猪价加大,自2014年10月份,能繁母猪淘汰速度加快,其中2014年10月-2015年2月份淘汰最为严重的时期。因能繁母猪淘汰量达到2%左右,尽管夏季生猪好养加上生猪生长速度加快,两方面因素叠加在一起,生猪供应季节性增幅预计不大,也就是生猪供应环比增幅不大。
而就同比而言,因生猪存栏及能繁母猪同比降幅较大,生猪供应同比也应是下降的,而因7-8月份仔猪补栏较多,因此,生猪存栏中中猪的比例相对较大,而80KG以上的大猪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根据相关数据显示,80KG以上的大猪同比降幅达10-15%,也就意味着第四季度出栏量整体不大。
2、 饲料成本弱势未尽
因库存庞大,玉米仍处去库存化阶段,尽管目前玉米跌势放缓,但仍处弱势行情中,即使出现阶段性反弹,也只是弱势反弹。只有当玉米供需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玉米才能出现趋势性的上涨,因此,玉米慢跌及阴跌的行情将长期存在。因替代性较强及国内小麦供需也处相对宽松之中,导致小麦的走势也较为弱势,但相对玉米偏强些,因供应压力偏小些。
豆粕因受到国际大豆供应充足的影响,期价走势不尽人意,且11月份,美国大豆到港大幅增加,现货供应相对充足,走势难有好的表现,预计将延续目前的区间震荡的走势。而饲料成本占总成本比重60%以上,因此饲料成本走低直接拉低了猪价。
3、 猪病增多,集中出栏的概率存在
进入11月,北方多数地区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冬季,而南方也有不同程度降温。天气转冷,猪病和疫情增多,目前已发生小面积猪病蔓延的地区。如东北,上周的华北地区。如果后期一旦发生面积较大的疫情,恐慌将导致集中性出栏,打压猪价,因此,从猪病上来看,后期猪价存下降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