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猪价影响因素
1、供应量同比降幅收窄,环比增加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三季度全国生猪出栏1.63亿头,环比上涨24.31%,同比下降2.13%;猪肉产量1254万吨,环比上涨23.30%,同比下降1.03%。2015年前三个季度猪肉累计产量同比下跌3.62%,从三季度开始,降幅出现收窄,预计四季度生猪产量同比降幅仍将继续收窄,2015年全年猪肉产量相比2014年将出现3.5%左右的降幅。
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为1703.2万头,相比上个月增加了13.53%,同比减少9%。9月份屠宰量的突然增加一部分原因是春季仔猪成活率增加造成的,但从历史上来看,一般成活率增加造成的供应增加幅度没有这么大,所以,供应增加应该主要是由于前期压栏生猪的出栏做出的贡献。
农业部数据显示,2015年9月国内生猪存栏量较8月增长0.6%,比去年同期减少11.8%; 9月能繁母猪存栏量较8月减少0.2%,较去年同期减少15.4%。据测算,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第25个月持续下滑,降至约3854万头。母猪存栏的持续减少,对养殖户来说是个好消息,虽然这不能使当期的猪价立刻上涨,但这是对明年生猪仍处于盈利期的一个保证。
小编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生猪存栏,从上图大家可以明显看出,生猪存栏已经连续3个月环比小幅提升!如果减去母猪存栏量,单看育肥猪的存栏量,环比增幅更大!大家可以算算,9月份屠宰量环比增加的同时,育肥猪存栏量也环比增加,这意味着什么?这就是说育肥猪的增加量要大于出栏量!也就是说,仔猪的成活率依然和往年一样呈现季节性,现在正是一年中的供应增加期。
2、消费需求增加
通常来说,第四季度是一年中猪肉消费的高峰期,随着天气转凉,无论是居民消费还是食品企业备货,以及地方性地制备肉制品的习惯,都使第四季度成为猪肉消费的旺季。
目前已进入11月份,东北、华北、西北等局部地区上个月陆续已出现雨雪天气,各地气温已接近零度,甚至有地方已出现零度以下天气。我国目前肉类消费仍是以猪肉消费为主的,猪肉需求量提振在望。
3、大周期中的小周期
猪价大周期已逐渐为大家所认知,经历过2013-2014年长达一年半的亏损以后,大周期被拉成,此时年内小周期的波动脉络更加清晰。跟踪数据显示,我国白条肉价及生猪价格在11月份上涨的概率较小,一般上涨时间在11月下旬。
11月猪价行情展望
总体来看,11月的主要利好为需求有望提升。而11月的利空因素有:供应量小幅增加;实体经济疲软,消费可能低于往年预期。
目前白条肉持续走软,销量未有明显改善,屠宰企业持续观望,尚无提高屠宰量开始备货的准备,而且进口肉仍是一个未知数。养殖户因饲料原料成本持续下降,压栏成本低,再加上猪价持续下跌,同样对市场持观望态度。
短期来看,11月上旬猪价上涨无望,预计猪价整体稳定或者延续小幅下跌的概率较大,局部有小幅涨跌调整。随消费情况的改善,预计到11月中下旬会逐渐启动上涨。然而,当前多数养殖户均对下旬抱有期待,提醒大家,警惕屠企在开启备货前的压价逼量,切记卖猪不可盲目跟风,要以保证自己的养殖利润为第一位!
原标题:十月猪价惨,进口肉干的?十一月下旬猪价或将重启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