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猪价虚高 今年或将去“水分”运行
事实上,刘通精通的数据远不止今年。在新发地市场的官网上,记者看到了刘通写的每周行情动态和每月行情分析,而每月的总结中都对当月与前四个月和前四年同期的情况作了比较。
从每个月的行情分析中,记者发现,去年,新发地市场白条猪价格的最高点是在9月初,每斤高达11.95元,最低点发生在3月初,每斤仅为6.88元。而2015年白条猪价的整体走势是8月份之前逐渐升高,月均最高价为8月份的11.34元;8月份之后又逐渐回落,12月份的均价为每斤10.39元,较1月份的7.73元上涨了34.41%。
2015年,新发地市场白条猪的平均价格是每斤9.38元,2014年、2013年和2012年的这一数据分别为8.04元、9.18元和9.30元。对此,刘通认为,2015年的猪价其实是虚高的。他解释,2012年,生猪产能过剩的迹象开始显现,2013年,产能过剩现象明显,2014年,生猪养殖开始去产能化,而2015年,猪价的上涨是伴随着生猪的去产能化进行的。
“去年猪价的上涨实际上是预期拉动的,也就是说,是肉价的上涨带动了猪价上涨,人为操控因素较多。”刘通进一步解释,新发地市场上市的白条猪是分等级的,体重和身体状况是分级的标准,大小合适、无伤残的猪是高级猪,其他的再依次分级。“2015年,高级猪占总数的比重较高,大小不一致、瘸腿猪的数量很少,这就是生猪供应充足的表现,生猪数量充足,而价格又在涨,这说明人为操纵是存在的。”
据了解,2014年,为新发地市场提供猪肉的屠宰场有10家,而去年,则变成了8家。“屠宰场少了,人为操控的能力就增强了。”刘通说,但这操控能力并不仅表现在他们自己的既得利益上,还表现在他们所形成的“价格同盟”。“其实,就是大家之间形成了相互的默契,不管是涨价还是降价,都会达成统一意见。”
谈及今年的猪价,刘通认为,鉴于生猪养殖仍然处于去产能化的阶段,今年猪价应该会保持在较高的价位,但是也有一个挤“水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猪价还会下降一定幅度,然后再慢慢地趋于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