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老四养猪场的经理徐老四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本来大家都认为三年一个周期,2008年猪价涨了,2011年也涨了,但是本该涨的2014年,却是最赔的一年,很多人都不养了。”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宿迁、淮安等地的不少生猪养殖企业在前年的“寒潮”中都选择了“出走”。这几日,记者在网上检索了不下10家江苏生猪养殖企业的电话,一半以上的电话都已经停机、空号,其中一家企业的电话提示音已经变成了某某鹅业。
养殖户
对后市信心不足,补栏异常谨慎
尽管从去年5月开始,中国生猪市场已经逐步走出了有史以来最长的连续亏损期(2014年1月-2015年5月),但是,遭受重创的生猪养殖户们仍然心有余悸,补栏谨慎。
徐老四预感:“2016年上半年猪价应该不会太差,下半年就不敢说了。”他目前采取的策略是静观其变:“一头小母猪从现在开始留做种猪,要到一年半之后才有商品猪,但是,说不定一年半之后行情又落了。” 2010年和2011年行情好的时候,他的猪场的月销量曾一度达到2万头左右,现在则基本维持在5000头左右。在经历了猪价“过山车”之后,徐老四直言:“现在不敢养,不敢扩大了。”
山东一家养猪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也表示,去年下半年刚缓过来,虽然现在猪价看涨,但他们并不打算大规模补栏。
江苏省农委畜牧兽医局局长宋晓春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目前江苏省多数是规模养殖户,信息更灵,对市场行情的预测相对准确很多,不会盲目跟风。
专家预测
多种因素将制约肉价继续攀高
那么,生猪供应偏紧,加之养殖户补栏异常谨慎,是否会使得猪肉价格长期处于高位呢?
姬光欣认为,“后面几年生猪价格都将很难超越2011年的水平。”
消费层面缺少利好支撑将成为抑制猪肉价格持续走高的重要原因。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猪肉曾在中国人整个肉类消费中占比达80%以上,此后,这一数据就开始呈逐年下降趋势。2012年以后,这一数据基本维持在60%左右。与此同时,健康饮食观念的加强,也使得牛羊肉、鸡肉、鱼虾等肉品的消费呈不断上升趋势。
姬光欣还指出,拥有肉类进口资质的企业的增多,也使得低价的进口肉对市场形成冲击。而且,鉴于猪肉价格是CPI的重要影响因子,当猪肉价格持续高位时,政府必将通过加大进口、放收储等来间接调节市场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