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均盈利连续第10周保持在每头600元以上的盈利。在头均盈利破900元的情况下,丰厚的利润正刺激养殖户对仔猪和母猪进行补栏。”冯永辉对此表示 担忧,“生猪市场一旦开启疯狂补栏母猪模式,就意味着确定了开始周期性下跌的时间表,并且终将步入‘母猪补栏补到过剩,猪价下跌跌至亏损’的老路。按照目 前的补栏率,年底供应过剩格局可能形成,猪价将迎来拐点,疯狂补栏必将最终革了自己的命。历史已经一次次证明,高峰补栏、低谷淘汰曾让无数养猪人粉身碎 骨。”
而最新海关数据也显示,2016年2月份中国进口猪肉74371吨,同比2015年2月份进口量增加111.2%,2016年1至2月份中国累计进口猪肉171400吨,同比增加76.0%。
猪价风险也将影响养殖业股票。东吴证券就提醒投资者,本次猪价暴涨带来后期巨大的养殖风险,一旦猪价回落将会带来农民的巨大损失,之后的猪价可能创下新低,下一次猪周期可能去产能更彻底。
如何化解
如何化解猪周期,国家发改委此前表示,国家有关部门将按照《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规定,适时启动调控预案,努力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大幅波动。
除了监管调控、产业引导外,而国际经验显示,发达国家养殖户一般可以通过相关衍生品工具转移生猪价格波动风险,抵御猪周期。
在全球的期货市场上,开展过猪类期货交易的交易所已有很多,如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美国中美洲商品交易所、荷兰阿姆斯特丹农业期货交易所、匈牙利布达佩斯交易所、波兰波兹南交易所、德国汉诺威商品交易所和韩国交易所等。
我国是全球猪肉第一生产大国,国内需求巨大。但国内养殖户多为中小散户,资本实力弱,抵御风险能力差,因此有必要推出生猪期货等衍生品工具来对冲价格风险。
不过,由于我国生猪品种繁多,价格参差不齐,不同种类的生猪价格升贴水很难确定,在衍生品合约设计上有一定难度。
袁松指出:“未来散户养殖户将慢慢被大规模养殖场取代,猪肉的标准化程度正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肉类深加工、冷链工艺不断进步,猪肉保质运输条件完善,生猪期货推出的条件越来越完备。
市场人士呼吁,监管层可以考虑推出生猪期货来抵御猪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