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3月,与气温回升相映衬的是整个生猪行业的回暖,从能繁母猪到仔猪,从育肥生猪到猪肉,价格全线看涨。面对如此局势,社会有惊喜也有疑惑,屡屡刷新纪录的高价生猪是怎么养成的?生猪行业又该如何应对?养殖户是否做好了准备?
市场调查
生猪行业价格全线上涨 养殖户乐消费者愁
“近期育肥猪出栏价涨至22-24元/公斤,刷新了2011年21元/公斤的历史记录,出栏一头生猪的利润达到500-800元,这一轮生猪出栏,大家的效益非常可观。”3月30日,罗江县顺河生猪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谢勇告诉记者,2011年的生猪出栏价格是一个高点,但当时只持续了一周,近期的价格上行则持续了近一个月,早知道行情会这么好,去年就该多补栏仔猪了。
当前生猪行情持续火爆,养殖户赚钱了,但消费者却有意见了。
“猪肉的零售价涨到近30元/公斤,如果再这样涨下去,恐怕大家以后连猪肉都吃不起了。”3月30日,成都市龙泉驿区市民刘文海向记者表示。
据四川生猪监测预警系统监测,2016年3月第4周,我省68个监测县中育肥猪均价19.79元/公斤,仔猪均价31.55元/公斤,后备母猪均价1416元/头,猪肉零售均价29.94元/公斤;玉米均价2.2元/公斤,育肥猪配合料均价3.29元/公斤,小麦麸均价1.76元/公斤;猪粮比上升0.22点到9.00比1,创监测历史新高;猪料比上升0.14点到6.02比1,距2011年最高点仅差3.84%。
“从数据中不难发现,这一轮市场监测中,生猪养殖的全产业链都实现了价格飞跃,而上游的饲料价格则一路看跌,养殖户的利润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省农业厅信息中心主任钱亮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