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粮比进入黄色预警补栏须谨慎
今年2月份,冯永辉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预测,今年养猪业将创下至少“三最”——“生猪价格历史新高、超高利润持续时间最长、年度平均盈利水平最高”。这主要是基于漫长的亏损周期,以及今年以来的粮食价格和猪病。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指出,“截至3月9日,全国生猪平均出厂价格为每公斤18.62元,同比上涨52.8%,猪粮比价为9.13已进入黄色预警区域。”
数据显示,3月14~20日,生猪价格与玉米价“一涨一跌”。目前,全国猪粮比已达到9.461,猪粮比连续两周超过91。
“猪粮比6为盈亏平衡点,超过9后,生猪价格盈利可想而知。”农信互联网分析师夏晨丰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
按照国家2015年发布的最新版调控预案,猪粮比价在9时,属于价格中度上涨的黄色区域。与此对应的是“政府调控二级响应”,即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商,提出中央冻猪肉储备投放计划,由商务部牵头组织实施。
不过,此次国家发展改革委并未启动“政府调控二级响应”,而是着重分析原因:“受生猪产能持续偏低等因素影响,去年3月份以来生猪价格进入周期性上涨通道。今年春节前后,全国出现多场寒潮雨雪天气,对生猪产能特别是仔猪生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春节后生猪价格继续高位运行。加之玉米价格跌至近年低位,导致近期猪粮比价持续走高。”
国家发展改革委强调,“从生猪生产周期看,近期生猪价格居于高位,带有恢复性和补偿性,是过去3年生猪价格偏低引发产能适应性调整的结果,有利于提高养殖场户经济效益,调动养殖场户积极性,促进生猪生产发展,保障市场猪肉供应。”
对此,夏晨丰表示,政府透露的信号很积极,阐明了当前生猪价格走高的原因。正因如此,国家发展改革委没有立即启动“政府调控二级响应”,而是强调“猪粮比价处于较高水平,可能会引起养殖户过度补栏,导致生猪产能过度扩张,使生猪价格很快进入下跌通道。因此,建议生猪养殖场户理性判断生猪价格未来走势,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合理安排补栏。”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也表示,“国家有关部门将按照《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规定,适时启动调控预案,努力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大幅波动。”
冯永辉认为,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提醒相当重要。一次次“高峰补栏、低谷淘汰”已经证明,大量养殖场户都会遭遇“今年挖坑后年埋”的尴尬,“‘猪市场‘疯狂’补栏,则意味着周期性下跌的‘时间表’已经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