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猪哪里好过中国猪
作为长年深耕中国市场的老将,游牧去年被推选为双汇新领军,业界多认为与其国际化思路和战略大有关系。游牧对新浪财经表示,作为“新官上任”,他最重要的一把“火”是在调整结构上,其中一大重点就是从中式产品向美式产品包括美式培根、火腿、香肠等转变。
游牧对此解释说,双汇并不是有意要“西化”,事实上是由于随着中国人收入和消费的升级,对于肉类产品的消费习惯也渐渐跟西方更为贴近了,“我们才要拔高,跟上来。”他透露,双汇近期刚刚投产三个多月的郑州“美式工厂”产品以及推向全国,“销售情况很让人满意”。双汇的另一个转型方向是从“食品”到“食材”,同样与“西化”有关——要加大对西式快餐厅的供货。
双汇和万洲的管理层都曾在多个场合强调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有分析怀疑,双汇正在努力中的高端化、西化以及迎合年青一代口味的产品结构,受到消费放缓的负面影响可能更大。不过游牧对此却答得很轻松,“这个影响微乎其微了,肉和肉制品是刚需,经济增长慢一点,也不至于吃不起肉的。”
游牧认为,论营养,论健康,双汇的美式产品都远超中式产品,最主要的原因是全部原料从美国进口。“美国猪为什么好过中国猪,首先当然是更安全”,他指出,例如美国的兽药使用十分规范,中国尽管在生猪养殖业同样有全面规定,但具体到养殖中的操作规范,就仍有很大距离。此外,美国养猪是全饲料喂养,这意味着猪的“食品安全”也更有保障,整体的环境、水质更是优于中国。
五年前曾经遭遇收购原料含“瘦肉精”事件,经历多年才艰难复原的双汇管理层,一提及“安全”就明显地高度紧张。当年由于担心再有有害物质超标事件,双汇对采购的猪采逐头一一检验的方针,“这个行业可能也就我们这样做了”,游牧说,“但食品安全对食品企业总是最要命的”。
双汇母公司万洲国际2013年收购美国巨头史密斯菲尔德以来,长期给人“井水不犯河水”的感觉,直到去年史密斯菲尔德品牌产品终于落地中国。如今回头看去,双汇的国际化步伐,最重要的一步反而是史密斯菲尔德的中国化。从最初的原料到最终的产品,史密斯菲尔德这个美国肉制品龙头,正在为努力转型中的中国龙头双汇,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