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节之后生猪价格进入了暴涨通道,从年初的17.0元/公斤,上涨至目前的19.78元/公斤,累计上涨了16.2%。与此同时,饲料原料方面却是一路狂跌的态势,比如豆粕、玉米,截止目前二等玉米收购价格为1758元/吨,43%蛋白豆粕油厂出货价格为2380元/吨,相比年初下跌了9.3%、4.4%,均下跌到五年来最低水平。在猪价上涨,而饲料成本下跌的双重利好下,我们养猪人的盈利水平达到了有史以来最高水平,部分养猪人每头生猪盈利在600-800元,甚至个别能达到1000元以上。
这边是亏损了三年的生猪市场终于扬眉吐气,那边却是猪肉的上涨引起了消费者的抱怨与激愤。
我们看到,众多行业外的媒体纷纷剑指生猪市场,凤凰、腾讯、新浪等主流媒体的头条都在说猪价上涨这个事儿,都在问国家何时进行生猪市场调控。于是乎,自从3月19日发改委发布黄色预警之后,农业部、商务部、发改委纷纷站出来表态,观点也较为一致,均认为此次猪价的上涨主要原因是由于上一轮猪价深度亏损造成如今的供应减少,带有恢复性和补偿性。并且几大部门均认为未来一年内猪价或继续保持高位运行,但是在十一之后将出现调整。
这个时候我们发现,行业外呼吁政府调控猪价的声音少了很多,反而支持市场在猪价的调节中起决定作用的声音越来越强。
面对这些变化,还是有养猪人显得相当疑惑,以往政府都是要对上涨的猪价进行调控的,今年的态度为什么来了个大转弯?其实,今年政府部门这一系列态度都是有章可循的。
【3月19日 发改委发布黄色预警】
3月19日猪粮比达到9.5:1以上,发改委发布了黄色预警。
发改委表示造成此次猪粮比进入黄色预警通道的原因:1、生猪产能持续偏低;2、今年春节前后场寒潮雨雪天气,对生猪产能特别是仔猪生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3、玉米价格跌至近年低位,导致近期猪粮比价持续走高。
从生猪生产周期看,近期生猪价格居于高位,带有恢复性和补偿性,是过去三年生猪价格偏低引发产能适应性调整的结果,有利于提高养殖场户经济效益,调动养殖场户户积极性,促进生猪生产发展,保障市场猪肉供应。
发改委建议,生猪养殖场户理性判断生猪价格未来走势,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合理安排补栏。国家有关部门将按照《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规定,适时启动调控预案,努力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大幅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