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
供不应求是猪价上升主因
月初,市发改局对市内南朗广食农牧有限公司、坦洲顺发生猪养殖场、中山市智杰食品有限公司、中山市肉联厂等生猪饲养收购、调运、屠宰上市等各环节企业、养殖户进行了走访调查,重点调查2015年以来的生猪饲养、流通等环节相关价格情况。
调查显示,开年以来我市市场猪肉零售价格呈现涨势,1-2月出现明显的上升并在春节后小幅回落,而3月价格逐步抬升,涨势基本形成。那么生猪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到底是什么?
市发改局认为,前期生猪养殖企业持续大幅亏损,导致生猪总体存栏量降低,供给不足是今年生猪价格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据我市某养猪企业负责人介绍,2013年以来,生猪企业遭受重挫,连续21个月亏损,猪价最低降至4.8元/500克,但成本却在7 元左右,每卖一头猪亏损600-700元,有时甚至亏损700-800元,猪苗三杂(猪苗的品种)最低降至200元/头,同时由于饲料企业不愿意赊账,致使企业一方面亏损严重,另一方面资金紧张,故此只能将母猪淘汰,缩减养殖规模。
记者了解到,坦洲某养殖场原规模达50亩,饲养母猪存栏450头,但由于持续亏损,不得不在2014年开始逐步将母猪尽数淘汰,目前转产养殖肉猪。总体来看,由于前两年生猪价格大幅持久下跌,致使母猪存栏淘汰,生猪存栏降低,供给不足导致生猪价格上升。
市农业局畜牧科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一五”末,我市的生猪存栏量有35万头,上市量有60万头,而到了“十二五”末,我市的生猪存栏量和上市量减少了三分之二,镇区生猪养殖区不断减少,一些镇区已经全面禁止养殖生猪。
记者同时了解到,生猪养殖户惜售心理比较大,也是猪价上涨原因。因为自2009年以来,大部分规模养殖户亏损严重,而去年3月以来,生猪价格一路持续走高,大部分养殖户不断调高价格预期,延迟出栏时间,以期获最大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量减价增的格局。
很多养殖企业表也示,国家对生猪养殖环保要求非常严格,企业为了不被取缔,只能投入巨大资金配置环保设施,这不仅增加了经营成本,也导致很多养猪企业望而生畏,纷纷退出养猪业,直接造成生猪供应量减少。所有这些,都是导致生猪价格上涨的原因所在。
对策
及时发布信息引导行业投资
据介绍,本轮生猪价格上涨的原因源于生猪的供给不足,而这种不足,反推回去,是由于前三年生猪过剩造成的,过剩则源自2007-2008年生猪价格大幅上涨,吸引众多资本纷纷进入,短时间形成较大的产能,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生猪价格则出现较长时间的震荡下跌。
生猪养殖企业总体呈现“赚一年,平一年,亏三年”的情况。市发改局经过调查后认为,这一系列暴涨暴跌的原因就在于行业准入的门槛较低,缺乏合理有序的引导,导致产能过剩的局面。
在投资过热以及不足时能否进行调控,使市场大体平衡?业内人士建议,虽然价格涨跌是市场行为,但政府应该依据养殖数据体系,通过环保、用地等建立合理的准入体系,及时发布生猪、母猪存栏数量,有效的引导行业投资,建立稳定的产能,避免投资过热和过冷而促使价格暴涨暴跌。在投资过冷时进行适当补贴,而在过热时则进行抑制的逆向措施,保证生猪行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