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满足不了我国大量进口猪肉的需求。”朱增勇说。我国猪肉年消费量为5500多万吨,2015年全球猪肉出口量约为721万吨,“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生猪存栏数和猪肉产量均占世界总量的45%左右。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满足我国大量的猪肉进口需求,进口猪肉仅是我国猪肉消费的有效补充。满足国人的猪肉消费需要生猪行业做大做强”。
规模化不足 自动化极低
养猪行业大而不强是猪价涨落幅度较大的深层原因。农业部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500头以下规模养殖户出栏占比达55%以上。规模化水平不足影响了生猪生产的稳定性,散养户过多导致猪周期波动加剧。同时,国内养猪业普遍依赖手工喂养,自动化水平极低。
“不是不想自动化,实在用不起。”胡基政调查发现,如果自动化改造,他这样规模的养猪场至少要先期投入1400万元。“不算饲料、管护成本,银行贷款利息每年就比人工工资高出很多。”胡基政雇用了26个人,人均月工资3000元。“单月工价水平只要不高于7000元,人工就比机械划算。”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2015年末生猪存栏46582.74万头,名列世界第一,但猪场总数约6713.7万个,存栏99头以下规模占比高达50%。美国生猪存栏6600万头,虽然排名世界第二,但全国猪场才7.1万个,存栏5000头以上规模占60%。规模化、自动化大大降低了猪肉生产成本。
然而,长期以来,国内猪肉价格远高于国际市场,加上规模化水平较低,缺乏国家产业政策引导和支持,导致国内养猪场产业化水平不高,提升自动化水平的动力不足。有鉴于此,业内有关专家建议,为加快养猪产业升级,国家可考虑建立专项基金,在养殖大户实行自动化、现代化改造时,给予贷款贴息等优惠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