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长这么大,吾从来不炒股。一是不懂,二是总克服不了“赌”的恐惧。逢年过节,吾也会打打麻将,十有九输,遂成家族最受欢迎牌手。但这并不能阻碍炒股者的热情,也不能减少搓麻的国粹性。我并不看低炒股者,相反,觉得他们似乎被上帝的手握着,在书写着时代的什么。不过,我坚定地厌恶赌,尤其是周期性的赌。
吾仔细地想,悟出,对于养猪人来说,赌,说不定也是被上帝的手握着,在书写着时代的什么。什么呢?变革的力量。尽管“猪周期”肆虐,我们养猪人却一拨接一拨,80、90后也前赴后继。
养猪人越多,说明大家对于中国的大势和自己的小势看得越清楚;越能证明,我们生在一个充满商业野心的时代,社会的阶层天花板会被迅速地顶破。现有的养猪大户,已经不可救药地成为平庸而乏味的既有利益的享受者,而中产阶级任何时候都是社会的新保守主义者。有年轻人跳出来,表达他们的存在冲力,无论如何,是对现状进行重新解构和组合的希望之所在。
5
互联网的渗透,正在深入地颠覆畜牧行业。物联网和大数据的逐步建立,使得我们驾驭“猪周期”的可能性不断增大。电商正在加快供给侧改革,降低饲养成本,间接提高我们抵抗“猪周期”的体能。我们这代人,大约还无法摆脱对“猪周期”的恐惧。只是,这个恐惧会变得越来越小。
“如果你对中国的发展、对我们的人生阅历非常好奇,但又没有站在特别的高点、用一个长的宽幅来看问题,那你每一天都会很焦虑,每一天都会觉得这个国家随时可能崩塌,或者这个国家随时会有巨大的财富产生。”财经作家吴晓波指出。
因为养猪,我们读懂中国。